亚洲日本欧美乱伦,黄片免费在线视频,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中,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

李商隱《韓碑》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8 13:32:19

韓碑[1]

【原文】

元和天子神武姿[2],彼何人哉軒與羲[3]。

誓將上雪列圣恥[4],坐法宮中朝四夷[5]。

淮西有賊五十載[6],封狼生??生羆[7]。

不據山河據平地,長戈利矛日可麾[8]。

帝得圣相相曰度[9],賊斫不死神扶持[10]。

腰懸相印作都統[11],陰風慘澹天王旗[12]。

愬武古通作牙爪[13],儀曹外郎載筆隨[14]。

行軍司馬智且勇[15],十四萬眾猶虎貔[16]。

入蔡縛賊獻太廟[17],功無與讓恩不訾[18]。

帝曰汝度功第一[19],汝從事愈宜為辭[20]。

愈拜稽首蹈且舞[21],金石刻畫臣能為[22]。

古者世稱大手筆[23],此事不系于職司[24]。

當仁自古有不讓,言訖屢頷天子頤[25]。

公退齋戒坐小閣[26],濡染大筆何淋漓。

點竄《堯》《典》《舜典》字[27],涂改《清廟》《生民》詩[28]。

文成破體書在紙[29],清晨再拜鋪丹墀[30]。

表曰臣愈昧死上[31],詠神圣功書之碑[32]。

碑高三丈字如斗[33],負以靈鰲蟠以螭[34]。

句奇語重喻者少[35],讒之天子言其私[36]。

長繩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氣[37],先時已入人肝脾。

湯盤孔鼎有述作[38],今無其器存其辭。

嗚呼圣王及圣相[39],相與烜赫流淳熙[40]。

公之斯文不示后[41],曷與三五相攀追[42]。

愿書萬本誦萬過[43],口角流沫右手胝[44]。

傳之七十有三代,以為封禪玉檢明堂基[45]。

【注釋】

[1]韓碑: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十月,裴度率軍討平淮西藩鎮吳元濟。十二月,詔命韓愈撰《平淮西碑》。

[2]元和天子:指唐憲宗,元和是唐憲宗年號。神武姿:英武之姿。

[3]軒、羲:軒轅、伏羲氏,代表三皇五帝。

[4]列圣恥:指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唐順宗等歷朝皇帝蒙受的恥辱。

[5]法宮:君王主事的正殿。

[6]淮西:唐彰義軍節度使,轄申、光、蔡三州,稱淮西鎮。淮西有賊:指盤踞在淮西的藩鎮勢力。

[7]封狼:大狼。貙,一種紋如貍、大如狗的野獸。羆:大狗熊,此用來比喻割據叛亂的藩鎮。

[8]日可麾:用魯陽公與韓人相爭援戈揮日的典故。此喻反叛作亂。麾,通“揮”。《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揮之,日為之反三舍。”

[9]帝:指唐憲宗。圣相:《晏子春秋》:“仲尼,圣相也。”度:即裴度。唐憲宗時,淮、蔡不奉朝命,諸軍進戰屢敗,朝臣爭請罷兵,裴度主戰,請兵討伐,督諸軍進兵,擒蔡州刺史吳元濟。

[10]賊斫不死神扶持:指裴度曾被人暗殺未死。《新唐書·裴度傳》:“帝曰:‘度得全,天也。’”

[11]都統:招討藩鎮的軍事統帥,兵罷則省。裴度以宰相的身份前往督師,所以說“作都統”。

[12]陰風慘澹:指裴度出征時陣容嚴肅的氣氛。天王旗:皇帝儀仗的旗幟。

[13]愬(sù)武古通:愬,李愬;武,韓公武,韓弘之子;古,李道古;通,李文通。四人皆裴度手下大將。

[14]儀曹外郎:禮部員外郎李宗閔。

[15]行軍司馬:指韓愈。韓愈向裴度請求提五千兵,間道偷襲蔡州,裴度不許,不久,李愬夜破蔡州成功,裴度嘆服,所以說“智且勇”。

[16]虎貔(pí):老虎與貔貅,喻裴度的十四萬大軍勇猛善戰。

[17]入蔡: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十月十五日,李愬雪夜襲蔡州,十七日擒吳元濟。送至長安,獻于太廟,徇兩市,斬之獨柳。蔡,蔡州。縛賊:一作“斬首”。賊,指叛將吳元濟。

[18]功無與讓:即功勞無人可及。不訾(zī):即“不貲”,不可估量。

[19]功第一:《史記·蕭相國世家》:“高帝曰:‘至于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于是乃令蕭何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此用裴度比蕭何。

[20]從事:將軍有從事中郎二人,職參謀議。愈:韓愈。宜為辭:應該撰寫碑文記功。為辭,指撰《平淮西碑》。

[21]稽(qǐ)首:叩頭。蹈且舞:指舞蹈。古代臣子朝拜皇帝時的一種手舞足蹈的禮節。

[22]金石刻畫:本指為鐘鼎石碑撰寫銘文,這里指撰寫頌揚德業的文章。

[23]大手筆:大著作。

[24]職司:專掌草擬詔命、文告的部門和官吏,如翰林院、翰林學士等。

[25]言訖:言畢。屢頷天子頤:使皇帝多次點頭稱贊。頤,指面頰。

[26]公:指韓愈。齋戒:古人在舉行祭祀等重大儀式之前沐浴更衣、焚香吃書,以示虔誠。

[27]點竄:涂改。《堯典》《舜典》:《尚書》中篇名。

[28]《清廟》《生民》:《詩經》中的兩篇頌詩。

[29]破體:指改變舊體。

[30]丹墀(chí):宮中的紅色臺階。

[31]表:韓愈《進碑文表》。昧死:冒死,上書用謙語。

[32]圣功:指平定淮西的戰功。書之碑:刻寫在石碑上。

[33]三丈:一作“二丈”。

[34]靈鰲:神龜,此指負碑的基石,呈龜形。蟠:盤繞。螭:無角龍,此指碑上所刻龍類飾紋。

[35]句奇語重:文句奇特,語言莊重。喻:領悟,理解。

[36]讒:進言詆毀。《舊唐書·韓愈傳》:“碑辭多敘裴度事。時先入蔡州擒吳元濟,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唐安公主女也,出入禁中,因訴碑不實。詔令磨去愈文。命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37]斯文:此文,指《平淮西碑》。元氣:人的精神,生命力的本源。

[38]湯盤:商湯浴盆,刻有銘文。《史記正義》:“商湯沐浴之盤而刻銘為戒”。孔鼎:孔子先祖正考夫鼎。此以湯盤、孔鼎喻韓碑。

[39]圣王:指唐憲宗。圣相:指裴度。

[40]烜赫:聲名顯赫。淳熙:鮮明的光澤,光明正大。

[41]示后:傳示后世。

[42]曷(hé):何,怎么。三五:三皇五帝。

[43]書:抄寫。過:遍。一作“遍”,二者互通。

[44]胝(zhī):因磨擦而生厚皮,俗稱老繭。

[45]封禪:古代帝王祭祀天地、宣揚功業的大典。玉檢:玉制的書函蓋。明堂:古代帝王聽政、朝會、祭祀的殿堂。基:基石。

【譯文】

元和天子雄姿英發,他到底是什么人呀?可比古代的三皇五帝。他發誓將一雪前恥,坐在正殿中等待著四方邊地的朝拜。淮西的藩鎮割據已經有五十年了,如同野獸一般,遞相割據,世代延綿。不占據高山、河谷等險要地帶,而是盤踞在平地,氣焰囂張。囤積長柄的戈、鋒利的長矛,妄想犯上作亂。

唐憲宗得到了一位賢相名叫裴度,賊人暗殺不死,有神靈相助。腰上掛著宰相的印章,前往督師。出征時,陣容嚴肅,帝王的旗幟迎風飄揚。李愬、韓公武、李道古、李文通等四人皆裴度手下的得力戰將,禮部員外郎帶著筆隨行。十四萬大軍就如老虎和貔貅,勇猛非常,所向披靡。攻下蔡州,生擒叛賊,送至長安,獻于太廟。功勞無與倫比,恩遇隆重,不可限量。皇帝說:“裴度的功勞第一,你的從事韓愈應該撰寫碑文記功。”

韓愈向皇帝叩頭,行朝拜帝王的禮節,說:“我能撰寫頌揚德行業績的文字。”自古以來這都被稱作大著作,不交給朝廷有關部門的文學侍從,而是另尋高手撰寫。自古以來都說當仁不讓,韓愈說完天子頻頻點頭。韓愈退朝后沐浴更衣,齋戒后坐在小閣樓,浸沾上墨水是何等的酣暢淋漓。韓愈力求將碑文寫得古典高雅,研習經典,反復推敲。破除了當時文體,雄渾高古,文章寫完后,將它抄寫在紙上。清晨朝拜時鋪在宮殿前的臺階上。上表說:“臣韓愈冒死呈遞”,歌頌圣明的君主,賢德的丞相,并把它刻在石碑上。

石碑高三丈,字大如斗,底座是龜形的基石,上端雕刻著螭龍。文句奇特,語言莊重,懂得的人很少。有人向皇上進獻讒言,污蔑韓愈碑文偏私,與事實不合。用百尺長繩把碑文拽倒,用粗糙的沙礫大的石頭磨掉碑文。但韓愈的《平淮西碑》中蘊含著的人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商湯的浴盤、孔子先世正考父的鼎,都刻有銘文,至今器物已經遺失了,但銘文卻流傳至今。韓碑雖被毀壞了,但碑文不朽。哎呀,唐憲宗和裴度聲名顯赫,他們平定叛亂的事跡,正大光明流傳世間。如果韓愈的《平淮西碑》不傳于后代,怎能與三皇五帝相媲美?我愿意抄寫一萬本,吟誦一萬遍,哪怕我嘴角流出唾沫,右手磨出老繭。讓它流傳千秋萬代,把它作為封禪大典的玉檢,明堂的基石。

【賞析】

李商隱推崇韓愈的古文,《韓碑》篇即學韓愈為文風格,汪洋恣肆,雄杰高古。《唐詩三百首》:“詠《韓碑》即學韓體,才大者無所不可也。”本篇敘述唐憲宗與丞相裴度平定淮西叛亂一事,推崇韓愈的《平淮西碑》的文風、才學,贊同韓愈將首功系于裴度的觀點,認為圣君與圣相一心才是國家強盛的關鍵,世事系人而不系乎天。現實意義層面,巧妙影射賢相李德裕輔佐唐武宗,給予藩鎮叛亂以沉重打擊的豐功偉績。似也對唐宣宗時李德裕遭貶一事,深感訝異,為之不平。

這首詩質樸雄渾,風格異于李商隱的其他作品,是徹徹底底的古體詩。《艇齋詩話》曰:“李義山詩雕鐫,唯《詠平淮西碑》一篇,詩極雄健,不類常日作。”全詩純以氣行,饒有古意,表達方式以敘述為主,議論寄于敘事,渾然一體。詩歌的敘事脈絡大致為:先寫平定淮西戰爭的緣起,再寫以裴度為代表的主戰派取得了反叛戰爭的勝利,然后由入蔡過度到《平淮西碑》,贊頌韓愈其文酣暢淋漓,并認同韓愈將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歸結于裴度戰略決策得當的做法,故對李愬因個人得失而讓碑刻被毀表示出強烈不滿,最后,詩人更加熱情洋溢地贊頌《平淮西碑》一文。

詩歌開篇贊揚唐憲宗平定叛亂的決心,氣勢豪邁,“神武姿”直接渲染天子的英姿,贊美天子的才能與威望。“彼何人哉軒與羲”將憲宗與三皇五帝媲美,側面表現天子的圣明,奠定全詩熱情激昂的情感基調。“誓將”二句,追溯唐王朝前代帝王對藩王妥協的歷史,深化此刻平判的意義,提高朝廷威望。“淮西”四句寫叛軍的囂張氣焰,突出討伐之師乃正義之師,大快人心。

“帝得圣相相曰度”句,呼應“元和天子神武姿”,贊美天子與丞相遇合的佳話,突出“人和”的重要性。“賊斫不死神扶持”,詩人懷著無比興奮的語氣,得意裴度乃神仙庇佑之人,諷刺敵人縱然機關算盡,也無濟于事。“腰懸”等八句,單刀直入,以無比喜悅的口吻敘述平叛隊伍不僅有圣相坐鎮,還有良將沖鋒陷陣,于是一鼓作氣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真是痛快啊。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從事愈宜為辭”,由戰爭勝利后的論功行賞,自然過渡到命韓愈撰寫碑文以記功,自然流暢。“愈拜稽首”六句寫韓愈與天子的互動,突出韓愈富有才學、當仁不讓的形象。“公退”八句想象韓愈為文、上表的過程,贊揚他反復推敲、力求古典的態度,推崇至極。“碑高三丈字如斗,負以靈鰲蟠以螭”,描摹石碑的狀貌,突出石碑的莊重典雅。“句奇語重喻者少,讒之天子言其私”轉承自然,“句奇語重”寫韓愈碑文典雅深刻,不僅紀功于已往,也重戒于未來,富有進步史觀。直言對韓愈不滿者因不懂而誤解,因個人私利而進讒,直敘推碑的因由,寄寓對憲宗此舉的不滿。“長繩”兩句寫推碑的暴力場面,與刻碑初成時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令人扼腕。雖然如此,詩人卻堅定地認為此舉在人們看來不過跳梁小丑,而韓愈碑文中所體現的人的精神將流傳千古,“公之斯文若元氣,先時已入人肝脾”,振聾發聵。

“嗚呼”至文末,寫韓愈碑文對于維護中央集權,提升天子的形象,提高人們的凝聚力,一掃前代對邊地無能無力的現狀,實現“中興”具有重大意義。懷揣對國家的熱愛,這篇碑文值得一讀再讀,值得流傳千古。其中,“愿書萬本誦萬過,口角流沫右手胝”句,詩人直抒胸臆,表現出自身對《平淮西碑》的頂禮膜拜之情,實際上寄托著詩人憂國傷世的感情,反映了詩人期待國家強盛,再現萬國來朝盛況的心境。

品詩文網
導航:品詩文網 > 詩集 > 李商隱 > 當前頁
更多閱讀
猜你喜歡
最新閱讀
文章薈萃
精選專題

詩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