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雨輞川莊作
【原文】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①。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②,松下清齋折露葵③。
野老④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注釋】
①藜(lí):又稱灰菜,是一種野菜。東菑(zī):泛指田園。出自南朝梁沈約《郊居賦》:“緯東菑之故耜,浸北畝之新渠。”菑,指開荒初耕的田地。
②朝槿:木槿。其花朝開暮落,故常用以喻事物變化之速或時間的短暫。
③露葵:滑菜,野菜的一種,霜露時最鮮美,故稱露葵。
④野老:村野老人。
【譯文】
連日雨后,空曠的樹林里炊煙緩緩升起。蒸熟野菜,做熟黍子招待東邊開荒的人。寂靜廣闊的水田上白鷺掠空而飛;幽暗繁密的樹林中黃鸝婉轉地啼叫著。我在山中習養寂靜的心性,觀看著木槿晨開暮謝;在松樹下吃著素齋,采摘露葵。村野老人與人不拘禮數,爭著座位,海鷗為了什么事,還要猜疑我呢?
【賞析】
王維隱居輞川,心中已經看淡了世間名利,過著平淡的田園生活。詩人描寫其幽雅閑淡的田園生活,交織著鄉村靜謐優美的風光,意境優美,物我交融。
首聯描寫田家生活,觀察細致貼切:因為連日陰雨,空氣潮濕,炊煙比往常升得慢。雖然這一現象在理論上是容易理解的,但活在匆匆忙忙中的人們如何會注意到炊煙比往常升得慢了呢?詩人在此描寫出生活中的小細節,非常有趣,又透露出此時詩人心境之悠然。
頷聯描寫美麗的田園景色:“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水田、白鷺、夏木、黃鸝都是極為平常的意象,作者通過巧妙的組合搭配,將山野景象的詩情畫意描繪得淋漓盡致:田野廣漠空蒙,白鷺翩翩起飛;樹林蔚然深秀,黃鸝婉轉歌唱。蒼茫的曠野與幽深的樹林相搭配;潔白的鷺鳥是廣袤水田上的一個亮點;黃鸝是幽暗樹林中的一抹亮色;作者寫出了色彩的濃淡變化,突出了視覺焦點,而這種筆法與繪畫構圖非常類似,使得創作達到了“詩中有畫”的詩境。比起靜態的圖畫來,作者用“飛”寫出白鷺自在飛翔之動態,用“轉”寫出黃鸝婉轉流麗之歌聲,詩句如畫,但詩意比畫意更豐富。
在這樣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中,詩人修習參禪,隨眼看山中花木,采摘新鮮野菜。在平常人看來有些寡淡的生活中,作者多有所體悟。隨眼所見的花木,是朝開暮落的木槿花;食用野菜的霜露時節,稍縱即逝。這份感慨,有幾分類似于《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的經義。
詩歌前六句皆從身邊景物、日常生活寫出。但詩歌最后兩句作者使用了古雅的典故。“爭席”是《莊子·雜篇·寓言》篇中的故事:楊朱去從老子學道,路上旅舍主人歡迎他,客人都給他讓座;學成歸來,旅客們卻不再讓座,而與他“爭席”,說明楊朱已沒有學者的矜持氣,自然自得。“海鷗”“相疑”是《列子·黃帝篇》中的故事:海上有人與鷗鳥相親近,互不猜疑。一天,父親要他把海鷗捉回家來,他又到海濱時,海鷗便飛得遠遠的,不再信任他。“野老與人爭席罷”描寫作者盡脫朝堂之氣,融入村野生活之中。“海鷗何事更相疑”一句中,“海鷗”來得很奇怪:輞川是沒有海鷗的。外面的“海鷗”應該沒有把柄去猜疑“野老”了吧?作為曾經深度參與朝堂政治,又在京城交游中頗為引人注目的才子,詩人本人放下了朝堂的名利之爭,但是“海鷗”是不是就不再猜疑當年的長安名士了呢?
作者這首詩在章法上頗有精心的構思,并非隨筆而寫。第三句中的“水田”承接第二句田野之景;第四句中的“夏木”照應第一句中的“空林”;“蒸藜”與“折露葵”互相映襯的同時,作為暗線牽出了“野老與人爭席罷”的場景:詩人褪去身上的士大夫、詩人的矜持氣,與村野老人一起吃野菜。作者此詩并非隨意寫出,而是精心將自己田園生活的悠閑寂靜,展現給了讀者。
上一篇:王維《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王維《紅牡丹》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