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堂春①(墜髻慵梳)
【原詞】
墜髻慵梳②,愁蛾懶畫③,心緒是事闌珊④。覺新來憔悴⑤,金縷衣寬⑥。認得這疏狂意下⑦,向人誚譬如閑⑧。把芳容整頓⑨,恁地輕孤⑩,爭忍心安?。
依前過了舊約,甚?當初賺我,偷翦云鬟?。幾時得歸來,香閣深關。待伊要、尤云殢雨?,纏繡衾?、不與同歡。盡更深?、款款問伊,今后敢更無端?。
【注釋】
①《錦堂春》:詞牌名,《樂章集》注“林鐘商”。雙調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平韻。
②墜髻(jì):下垂的發髻。慵:懶。
③娥:眉毛。
④是事:事事,凡事。韓愈曾在《戲題牡丹》有句:“長年是事皆拋盡,今日欄邊暫眼明。”闌珊:衰落,消沉。這里指心情低落。
⑤新來:近來。李清照曾在《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有句:“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⑥金縷衣寬:意思是精美的衣服都寬松了,意謂身體清瘦了不少。金縷衣,綴以金絲的衣服。這里泛指精美華麗的衣服。
⑦認得:了解,知道。疏狂:狂放不羈的樣子。此指狂放的人。劉禹錫在《題竇員外新居》中曾有詩句:“莫言堆案無余地,認得詩人在此間。”意下:心中。
⑧“向人”句:意謂跟人若無其事地閑聊談笑。誚(qiào),責怪。譬(pì)如閑,若無其事。董解元在《西廂記諸宮調》卷三中曾寫道:“夫人可來積世,瞧破張生深意,使些兒譬似閑腌見識,著衫子袖兒淹淚。”
⑨整頓:整理。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曾有句:“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⑩孤:辜負。“孤”為“辜”的本字。
?爭忍:怎忍。白居易在《華陽觀桃花時》中曾有句:“爭忍開時不同醉?明朝后日即空枝!”
?甚:為什么。賺:騙。
?翦云鬟(huán):古代情人離別,女子常常會剪下頭發相贈。云鬟,女子如云的發鬟。
?尤云殢(tì)雨:比喻纏綿于男女歡愛。董解元在《西廂記諸宮調》卷一中曾經寫道:“三停來是閨怨相思,折半來是尤云殢雨。”
?繡衾:繡花被子。
?更深:夜深。舊時把一夜分作五更,每更約兩小時。款款:緩緩,慢慢。杜甫在《曲江》中曾有句:“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更:再。無端:無賴。孟漢卿在《魔合羅》第三折中寫道:“你這箇無端的賊吏奸猾,將老夫一謎里欺壓。”
【譯文】
凌亂的頭發無心打理,愁眉不展難以描畫,心事煩亂,諸事不順。近來覺得無比憔悴消瘦,身上的金縷衣也寬松了不少。知道現在你這個風流的浪子,心中對我已經視若等閑。我應當打點好自己美麗的妝容,不然如此辜負大好的青春年華,怎么能安心呢?
你又像過去一樣失約了,既然如此,當初為何要騙我剪下一綹秀發相贈?等到什么時候你回來,我一定會把你關在家門外。等到你想要和我歡愛時,我就緊纏著鴛鴦繡被,不再與你同床共枕。等到夜深了,我再慢慢地問你,今后還敢這樣無賴失約嗎?
【賞析】
這是一首閨怨詞,描寫了一位被男子冷落的女子的精神狀態和心理活動,為人們呈現了一位癡情女子從埋怨對方遲遲未歸,精神不振到決意振作,并為有朝一日報復負心男子作打算的一系列心理活動。
詞的上片一開篇就交代了主人公的精神狀態——“墜髻慵梳,愁蛾懶畫”一組四字對偶句,將女主人公精神不振、愁眉不展的樣子刻畫得栩栩如生。頭發松松散散,卻懶得打理,愁眉不展也懶得畫。“心緒是事闌珊”是對前面的一個總結,描述她心緒不佳,消沉倦怠,任何事情都無心去做了。之后,由于精神不振,主人公的身體也發生了變化——“覺新來憔悴,金縷衣寬”。近來覺得無比憔悴消瘦,身上的金縷衣也顯得寬松了許多。“金縷衣寬”,衣裳變得寬大了,正是身體消瘦的證據。古人常以衣帶寬松表示身體消瘦,柳永在《鳳棲梧·獨倚危樓風細細》詞中也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之句。以上寥寥幾句,成功刻畫了一個神情憔悴的女性形象,在寫法上沿襲了唐五代以來對懶美人的類型化描寫,與溫庭筠筆下的“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很相似。不過,柳永很快就沖破了這種傳統的桎梏,為這位女子增加了很多色彩。“認得這疏狂意下,向人誚譬如閑。”想來那狂縱的浪子一定又在外面若無其事地同別人調笑取樂。“認得”表明她對這個負心漢的風流的性情早就了如指掌,也暗示他并非第一次如此。用“這”字領出,有表意的功能,甚至起著強化的作用。這個“人”字是女子自呼口吻,用來表達女子怨恨的心情。至此,詞人將主人公的狀態與心理活動,以及性情已經刻畫得十分完整。既然對方早就把自己拋到了腦后,那么自己又何苦為他愁眉不展,整日萎靡不振呢?于是女子重新“把芳容整頓”,女子將美麗的容貌打理好,說明她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并學會了自我欣賞。“恁地輕孤,爭忍心安”,如此輕易辜負青春年華,怎能安心?女子打算不辜負自己的青春年華,重新振作。至此,上片在女主人公決心振作起來的時候結束了,這也埋下了下片詞意發展的線索。
下片講述了女子設想如何報復失約男子的過程。先講述了過去男子屢屢失約的失信行徑。“依前過了舊約”,想過去一樣違背約定。“依前”說明他已經不是第一次失約了。之后,開始數落對方的過錯——“甚當初賺我,偷翦云鬟”,既然這樣,為何當初要騙我剪下一綹秀發相贈?古代男女分別的時候,有訂立盟約,女子剪發相贈的習俗。贈發是為了讓男子見發如見人,另外還有以發纏住男子之心的神秘寓意。指責之后,女子開始了自己的復仇計劃,打算教訓一下這個負心漢。她的報復有三點:第一步:“幾時得歸來,香閣深關”,等到他回來的時候,緊緊關上閨房,不讓他進來。第二步:“待伊要、尤云殢雨,纏繡衾、不與同歡”,等到你想要和我歡愛時,我要緊纏鴛鴦繡被,不與你同床共枕。第三步:“盡更深、款款問伊,今后敢更無端。”等到更鼓已深,我才慢慢地問你,今后還敢這樣無賴失約嗎?至此,全詞戛然而止,至于最后男子是否歸來,女子是否報復等問題,詞中并未交代。
在這首詞中,柳永刻畫了一位與傳統女性不知反抗、只能獨自承受男子帶給自己的傷害的女子相反的形象。她雖然也曾為了負心男子傷心不已,但是她能夠從中振作,并試圖反抗。由此詞亦可看出柳永對風塵女子的了解和賞愛。柳永在這里刻意用俗語寫俗事,目的就是給“俗人”看。語言上,他主要用淺近的白話甚至市井俗語,如“是事”“認得”“誚”“恁地”“爭”“賺”“無端”等表現力很強的通俗文學語言。結構上,他主要采用市民所喜聞樂見的線型結構方式,有細節、有情節,能夠緊緊抓住讀者。
上一篇:柳永《金蕉葉(厭厭夜飲平陽第)》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柳永《集賢賓(小樓深巷狂游遍)》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