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落日塞垣路
【原文】
落日塞垣路①,風勁戛貂裘。翩翩數騎閑獵,深入黑山頭②。極目平沙千里,惟見雕弓白羽③,鐵面駿驊騮④。隱隱望青冢⑤,特地起閑愁。
漢天子,方鼎盛⑥,四百州。玉顏皓齒⑦,深鎖三十六宮秋。堂有經綸賢相,邊有縱橫謀將,不減翠娥羞⑧。戎虜和樂也⑨,圣主永無憂。
【注釋】
①塞垣:指邊防城池。
②黑山:位于今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西北。
③雕弓:指射雕的弓。
④鐵面:戰馬嘴上戴的鐵制面具。驊(huá)騮(liú):周穆王的八駿之一,這里指代強壯快速的駿馬。
⑤青冢:漢代王昭君的墓地。
⑥方鼎盛:意思是剛好到了富強興盛的時候。
⑦玉顏:如同美玉一般的好容貌。
⑧翠娥:即黛眉,這里代指王昭君。羞:遭受遠嫁匈奴的恥辱。
⑨戎:古代對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統稱。
【譯文】
塞外的陽光隱去,呼嘯的大風席卷著士兵身上的戰袍。幾名士兵拿著弓箭,騎著馬很快進入黑山頭地界。放眼望去,黃沙彌漫,一望無邊,荒涼空曠的天地間只看見幾名打獵的好手攜帶著弓箭,佩戴著白羽,表情肅穆地策馬狂奔。隱約間好似看見了夜間的王昭君陵墓,內心有些起伏不定。
漢元帝剛好到了年強鼎盛的時候,漢代所開拓的疆土幅員地廣,細數起來竟然有四百州之多,當真是國強民富。可是,漢元帝卻不愿意憑借國家的強盛力量鞏固國防安全,只是想要送長相漂亮的王昭君去番外和親。事實上,朝堂上并不缺經天緯地之人,邊疆也不缺足以鎮守一方的大將,可是,讓王昭君去“和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漢元帝竟然將天下社稷寄托在一個苦命的女子身上,這是一件多么可悲可嘆的事情!時至今日,邊境太平,皇上完全可以高枕無憂了。
【賞析】
這首詞在黃庭堅所有詞作中都稱得上是風格獨標,不同凡響,不僅由于該詞氣格雄豪,還因其主題涉及經國大事,具有強烈的政治性。
該詞的上片主要描寫的是詞人在邊境線附近外出打獵,隱約看見王昭君的墳墓,進而引起了詞人的愁緒。下片卻議論漢元帝不應該讓王昭君這樣一個弱女子嫁去番外蒙羞的事情。表面上,詞人是嘲諷漢元帝,實際上,詞人是借古諷今,暗諷宋朝天子屈辱求和的外交策略。“不減翠娥羞”這句詞更是犀利無比地嘲諷大宋君臣的無能作為。
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可想而知詞人嘲諷的是變法派的大臣,這也是作為守舊派的詞人和主張變法的當政者嚴重不配合的時期,詞人表達了對那些主張變法的人的蔑視嘲諷之意。
在豪放詞的發展史上,這首詞也應當占據一席之地。唐代以來,大家一般都只注意到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等少數篇章,只因這些詞作開了風氣之先。事實上,黃庭堅的這首詞也理應受到關注。蘇軾當時也是剛剛嘗試豪放詞的寫作,且多個人抒懷,真正以軍國大事入詞的也只是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獵》,它無疑給了黃庭堅直接的啟示。這類主題的詞在當時實屬鳳毛麟角,且黃庭堅的這首詞又有自己的特色,它不是一味雄豪,而是在后面轉為沉郁。
上一篇:黃庭堅《水調歌頭·瑤草一何碧》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黃庭堅《訴衷情·一波才動萬波隨》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