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柴
【原文】
秋山斂馀照,飛鳥逐前侶。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①。
【注釋】
①夕嵐:暮靄,傍晚山林中的霧氣。
【譯文】
秋山收集起夕陽的顏色,連翩的飛鳥追逐著前面的伙伴。山林時不時地展現出彩色與翠色,山林中的霧氣似乎無處安歇。
【賞析】
木蘭柴,即別墅中的花園。木蘭又名杜蘭、林蘭。皮似桂而香,狀如楠樹,古人認為這是一種美好的香木。《楚辭·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漢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北則有陰林巨樹,楩柟豫章,桂椒木蘭,檗離朱楊。”王維將自己的花園命名為“木蘭柴”,正是因為“木蘭”這一物象背后有著高雅的文化意蘊。
此詩的描寫角度與《鹿柴》有相近之處,都是著力描寫核心地點周圍的環境,鹿柴幽靜,可以休憩凡心,而木蘭柴絢爛多姿,令人歡欣愉悅。木蘭柴的天空有多晴朗呢?山中常見的傍晚霧氣都難以尋覓(“夕嵐無處所”)。晴日秋山的傍晚,山峰半明半暗。讀者的視線,首先就被光照之處所吸引:“秋山斂馀照”,因為有黃昏那種陰暗的襯托,被照亮的山峰往往顯得格外奪目。夕陽逐漸西沉,被照耀的山巒也在變動,秋山斑斕的顏色,有時處在陰暗中不被發現,但一旦被陽光照耀,無比璀璨奪目。王維此詩對于景物的描寫點到為止,所寫景象之絢爛,需要讀者結合自身經歷展開聯想。清人王士禎在《帶經堂詩話》中說,他到了秦地,蜀地,才知道王維這首詩“二十字真為終南寫照也”。此詩寫景,貼合物象,句句機巧。
附:《木蘭柴》(裴迪)
蒼蒼落日時,鳥聲亂溪水。緣溪路轉深,幽興何時已。
上一篇:王維《山居秋瞑》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王維《欒家瀨》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