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清平樂·春歸何處》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①。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②。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③。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④。
注釋
①“春歸”二句:春天過去了,已經看不見它的蹤跡。
②喚取:喚來。
③黃鸝:鳥名,又叫黃鶯、黃鳥。這句說,黃鸝在春夏之間活動,它應該知道春天的去向。
④百囀:形容黃鸝婉轉的鳴聲。因風:順著風勢。飛,一作“吹”。
賞析
這是一首惜春詞。宋人對春常常抱著更加理性的態度,他們在不少作品中表現出一種理性的克制,或者能夠認識到春花雖逝、夏木陰陰的事物的全貌和季節輪轉的自然規律,但這也是相對而言,人的情感畢竟是相通的,當宋人放任自己感性的一面時,便同樣有惜春傷春的詩詞產生。例如黃庭堅這首《清平樂》就是表現對春逝的無限留戀之情。它似乎正是對秦觀那句“癡心兒女挽留春”的詮釋。
作品以一種自問自答的方式來表達這種“癡心”。“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春天到底回到哪里去了呢?留下一派寂寥景象讓人找不到它回去的路。但是這“癡心人”并沒有因此死心,而是進一步作天真設想之語:“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如果有人知道春天去哪里了,一定要把它叫回來和我們在一起。
下片仍以問句開頭:“春無蹤跡誰知?”仍然在問詢、在尋覓:春天的蹤跡有誰知道呢?“除非問取黃鸝。”無人回答他,只有黃鸝的叫聲。黃鸝也許能告訴我春天去往哪里了。可是,問取黃鸝的結果也只是失望啊:“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它的叫聲是那樣動聽宛轉,可是聽不懂它在說些什么,它沒能告訴我春天去往哪里了,那宛轉的叫聲也隨著風兒飄過了薔薇花。百囀的黃鸝的歌唱,正在盛開的薔薇花,這是燦爛明麗的意象,可是,它們不能挽留春的腳步,不能慰藉“癡心人”的傷春。它們的看似無情,正襯托著傷春者的無限深情。黃庭堅的詞分俗詞和雅詞兩類,俗詞學習柳永,寫市井男女的愛情,雅詞學習蘇軾,寫自我抒發的士大夫的性情。這首傷春詞,題詞并不新鮮,但黃庭堅用清新流暢而又蘊藉有味的語言,精心地捕捉形象并充滿人情味地表現出來,童趣的想象與聯想,實際卻是癡心人作癡心語,表現出的是一種對春充滿留戀的深情摯意。
上一篇:黃庭堅《六月十七日晝寢》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創作背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