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與離別》原文與翻譯、賞析
歌德
我的心在跳,趕快上馬!
霎時間立即奔上征途;
黃昏已把大地搖入睡鄉,
群山籠罩著一片夜幕;
槲樹已披上云霧的衣裳,
像屹立著的巨人一樣,
幽暗從那邊的茂林之中
睜著無數黑眼睛張望。
月亮從山一樣的云端里
分開薄霧凄涼地窺瞧;
山風鼓動著輕捷的羽翼,
在我耳邊凄厲地呼號。
黑夜創造出無數的怪象,
我的心卻快樂而高興:
我的血管里燃燒著火焰!
我的心房里充滿熱情!
我看到你,從你的秋波里
就傾瀉出溫和的歡喜;
我的心完全守在你身旁,
我一呼一吸都是為你。
一種薔薇色的春天光彩,
籠罩著你可愛的面龐,
你對我表示的深情——天啊,
我無福消受,徒然巴望!
可是,呵,離愁已隨著晨曦
一步步塞滿我的憂胸:
在你的親吻里,充滿歡喜!
在你的眼中,充滿苦痛!
我去了,你站在那兒俯望,
你目送著我,淚珠滿目:
可是,呵,被人愛,多么幸福!
天呵,有所愛,多么幸福!
(錢春綺 譯)
【賞析】 歌德作這首詩的時候,正在熱戀著塞遜海姆鄉村牧師的女兒弗里德莉克·布里安,熾烈的愛情激發了作詩的靈感,他在這時候寫的許多抒情詩活潑、清新,充滿激情和鄉土氣息,是抒情詩中的佳作。本詩經舒伯特等作曲后,成為世界名歌。
在寫作此詩的前一年,即1770年,歌德從萊比錫大學法律系轉到斯特拉斯堡學習文學。離開了喧鬧的大城市,告別了枯燥無味的法律條文,歌德在斯特拉斯堡更多地接觸到大自然,領略了像英國小說《威克菲牧師》中那樣的田園風光,尤其是認識了像威克菲一樣的一個德國鄉村牧師,愛上了他的女兒。這時的歌德沐浴在大自然的美景里盡情享受著甜蜜的愛情,深深感到被人愛和有所愛多么幸福。本詩寫的是一個青年在夜間與他的戀人幽會和離別的情景,實際上寫出了歌德本人對大自然與愛的感受。在他眼里,仿佛大自然的一切都成了像他一樣有情感的活人:黃昏把大地“搖入睡鄉”,槲樹“披上” 了 “衣裳”,幽暗 “睜著無數黑眼睛張望”。然而,野外的夜晚畢竟有點凄涼: 月亮 “凄涼地窺瞧”,山風 “凄厲地呼號”。詩人用這樣的描寫來反襯詩中 “我”的熾熱之心: 黑夜創造出的無數怪象越可怕,越顯出 “我”去會見戀人的愿望之強烈。詩的第三節寫“我”見到戀人后的感受,在姑娘臉上仿佛融合著大自然春天的美,這是一種人與自然的結合,是詩人的最高理想。此時此刻,“我”如此陶醉,竟感到自己“無福消受” 了,因為 “巴望” 已久的幸福一旦實現,誰都會懷疑這是否只是一場夢而已。最后一節寫戀人離別的場景。離別盡管痛苦,但是只要戀人們心心相印,只要被人愛和有所愛,幸福就常駐心間。
本詩既寫情又寫景,情景交融,十分和諧。尤其在寫景中突出了情,移情于景,使詩中的景都帶有主觀色彩。詩中的 “我”是騎馬去幽會的,前兩節通過流動的景物描寫,使人體驗到“我”一路上的情感變化,后兩節一節寫歡會,一節寫別離,感情起伏更大。這樣,短短四節詩,把青年戀人幽會過程中感情的千變萬化和種種難以言表的感受統統表達出來了。
原詩格律嚴整,音韻優美,富于旋律性。中文譯詩照顧原詩韻律,隔行用韻,并不斷變換韻腳,譯出了原詩的意境和“詩味”,能讓讀者欣賞到原詩的形式美。
上一篇:《相送》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石灰吟》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