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兒》原文與翻譯、賞析
書博山道中壁①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②。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注釋】 ①博山: 在今江西廣豐縣西南。②層樓: 高樓。
【詞大意】 少年時不知道什么是憂愁,很喜歡登樓眺遠。在眺遠時,寫詩作詞,沒有憂愁,偏要勉強說有憂愁。如今深深地品嘗到憂愁的滋味了,想訴說,還是難于說出口。有憂愁而難言,只有打趣地說: “真涼快,多么好的秋天啊!”
【賞析】 詞牌《丑奴兒》,又名 《采桑子》。此詞為辛棄疾在上饒帶湖閑居時所作。“博山”,離上饒不遠。作者曾行于博山道中,作詞書于某墻壁上。為作者有感而作,抒發(fā)屢遭排斥、壯志難酬的憂愁。
上片寫作者少年時代,天真爛漫,不懂世事,不知憂愁,所以喜歡登樓眺遠。有時登樓賦詩作詞,也勉強學(xué)著一般文人騷客那樣無病呻吟,寫上幾句春恨秋愁的字句。的確如此。作者青年時代,正在家鄉(xiāng)山東濟南山區(qū)領(lǐng)導(dǎo)義軍,進行抗擊金兵的斗爭,具有建功立業(yè)、勢不可當(dāng)?shù)匿J氣。當(dāng)時他并不曾想到在人生道路上,還會遇到種種困難。所以說“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著一“強”字,即把作者當(dāng)年無愁而裝說有愁的天真活潑的可愛勁兒,和盤托出。第三句疊用一句 “愛上層樓”,就使詞作顯得非常輕巧靈活,毫不板滯,對表現(xiàn)作者當(dāng)年輕松活潑、天真爛漫的精神狀態(tài),有積極的藝術(shù)效果。上片是回憶鏡頭。
下片把鏡頭突然一轉(zhuǎn),由歷史回顧轉(zhuǎn)為表現(xiàn)現(xiàn)實。作者晚年被迫過著閑居生活,心情極其苦悶,“而今識盡愁滋味”一句,即概括詞人南歸以來備受排斥和打擊的憂愁和憤懣。他滿腹憂國憂民、志不得伸的愁苦,無人傾訴。“欲說還休”,正是詞人這種心曲的表露。有苦難言,無法訴說,也無人訴說,真是苦悶至極! 面對蕭瑟的秋天,沉悶黑暗的政治空氣,詞人只有打趣地說:“天涼好個秋” 了。表面上看,這是打趣的話,實際上,其中深含著詞人的切膚之痛。“欲說還休”的疊句,與上片“愛上層樓”的疊句,藝術(shù)效果完全不同?!坝f還休”的疊句,有加強 加重詞人欲言難言的痛苦的作用,有助于充分表達感情。
這首詞以“愁”字為中心,字字句句都為了表現(xiàn)“愁”字。并且,用“少年” 和 “而今”今昔對比的手法,巧妙靈活的方式,表現(xiàn)詞人老大無成、年華虛度的愁苦和憤懣。感情深沉,又似露非露,頗有“此時無聲勝有聲”之妙。
上一篇:《上邪》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東海濱》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