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渡江云》·張炎
張炎
山陰久客,一再逢春,回憶西杭,渺然愁思。
山空天入海,倚樓望極,風急暮潮初。一簾鳩外雨,幾處閑田,隔水動春鋤。新煙禁柳,想如今、綠到西湖。猶記得、當年深隱,門掩兩三株。愁余。荒洲古溆,斷梗疏萍,更漂流何處?空自覺、圍羞帶減,影怯燈孤。常疑即見桃花面,甚近來、翻笑無書?書縱遠,如何夢也無?
這是一首傷離念遠的懷舊詞。作者自辛卯(1291)南歸,至己亥(1299)回杭州之前,多居山陰(紹興),所以自稱“山陰久客”。又云“一再逢春”,說明此詞當為南歸二年以后所作,時年作者已47歲。此時,家亡國破,一身孤旅,作為故國王孫,作品自多漂泊之感,懷舊之傷。
上片寫景。起兩句為倒裝句,“山空入海”,乃“倚樓望極”所見。“風急暮潮初”,亦承“倚樓”而來。風急潮生,以景寫情,用風、潮狀翻騰之思緒,實為生花妙筆。接著寫近景,“一簾鳩外雨,幾處閑田,隔水動春鋤。”勾勒出一幅春天的江南水鄉畫圖。“新煙”兩句,念及西湖風光之好; “猶記得”兩句,則念及舊居之適。“新煙禁柳”,清明改火,故曰新煙;禁柳,即禁宮之柳,杭州為南宋京都,故稱西湖之柳為禁柳。
下片抒情,純以詠嘆出之。過片“愁余”二字,承上啟下,概括全篇;亦收亦縱,曲意不斷。“荒洲古溆,斷梗疏萍,更漂流何處?”感嘆自己漂泊無定。溆(xu),即水浦,小的巷汊。舒岳祥說他: “不入古杭,扁舟浙水東西,為漫浪游。散囊中千金袋,吳江楚岸,楓丹葦白,一奚童負囊自隨。”這里的三句詞,正是這種漂流無定的生活的寫照。“空自覺”三句,嘆自己日愈銷減。“圍羞帶減”,寫腰圍消瘦,“影怯燈孤”,寫自己的孤寂,而冠以“空自覺”,則見更無人關情及之,進一步嘆喟自己的漂泊之苦! “常疑”以下三句,嘆別久無書信相來。“桃花面”,謂人面艷美如桃花,指詞人意中女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這三句,句句轉換,層層推進,以清空之筆,狀淪落之悲。末尾: “書縱遠,如何夢也無?”說沒有書相往來連夢也無,層層深宛。
縱觀張炎這首詞筆墨翻騰,意亦紆宛繪景之致,抒情沉摯,是詞林藝苑的一首佳作。
上一篇:蘇軾《洞仙歌》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無名氏《點絳唇》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