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華清宮(其一)》原文與翻譯、賞析
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①,山頂千門次第開②。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注釋】 ①繡成堆: 一說指長安城花團錦簇的繁華景象,一說指驪山左右側的繡嶺。按詩境當以前說為是。②次第: 一個接著一個。
【賞析】 本題共三首,是杜牧訪華清宮時的一組作品。后代詩人以華清宮為題材的詠史詩章很多,而以杜牧的這組詩最著名,三首詩中此首最為精妙絕倫。
華清宮在陜西省臨潼縣城南的驪山之上。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把溫泉引入溫泉宮,天寶六載(747),擴建包括長生殿在內的大批殿臺樓閣,并改名華清宮。唐玄宗每年都要攜帶楊貴妃及部分寵臣到這里游樂,直至安史之亂爆發方止。《過華清宮》 的 “過”字,作 “至”或 “訪”解。這和孟浩然的 《過故人莊》之“過” 字用法是一樣的。
起句就寫登驪山往訪:“長安回望繡成堆”,意謂登上山腰,回望長安,只見宮殿巍峨,市井繁華,甲第良宅無數,處處是明池修竹,真是花團錦簇,宛如錦繡成堆。為什么登驪山而要回望長安?一是出于畿輔之地的登山習慣,一是為了揭示唐玄宗的奢靡之心,荒唐之舉。其藝術構思,就像李商隱寫《隋宮》一樣,為了揭示隋煬帝的奢靡,首二句便說:盡管“紫泉宮殿鎖煙霞”,富麗堂皇,巍巍壯觀,但隋煬帝并不以此為滿足,還要“欲取蕪城作帝家”。杜牧正是出于類似的藝術構思,次句才落筆眼前:“山頂千門次第開”。這是只有仰望山林宮殿才能看到的特有情景:山林宮殿,外低內高;從內向外,千門層層,按照“次第”而打開了。如果不是山上宮殿極多,是絕對看不到“千門次第開”的;如果是平地宮殿,更絕然不會見“次第開”之情景。
以上兩句,都是從大處著筆,通過長安與驪山的景色來揭示唐明皇的奢靡之心,荒唐之舉的。接下來由泛寫改為特寫,詩人一筆而寫出兩個特寫鏡頭:“紅塵一騎妃子笑”。宮外而望,一名專使,身騎驛馬,由遠而近,風馳電掣地向驪山疾奔,身后揚起團團紅塵。宮內而望 “妃子笑” 了。楊貴妃因何而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無人知”,說明事太出奇,讓人想都不敢想,也想不到。“荔枝來”三字,才點出事情的原委和真諦,這就是《新唐書·楊貴妃傳》上所說的,“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遞,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史載,為傳到新鮮荔枝,星火急進,人馬死者相望于道。真是為吃上 “風枝露葉如新采”的鮮荔枝,“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 啊! (蘇軾《荔枝嘆》)
吳喬《圍爐詩話》說:“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著意見、聲色、故事、議論者為上。”這首絕句,高妙處就在于構思宏博而精深,語言含蓄而通俗,不見半句批判之語,著筆處卻處處批判諷刺。如第一、二句,明明是寫唐明皇的奢靡,卻以“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二景出之;三四句明明要批判唐明皇的荒淫好色和楊貴妃的侍寵驕橫,而詩人卻只用了“紅塵一騎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鏡頭。真正是做到了不動聲色,不著議論,不借故實,放得開,收得攏,出語自然,含蓄天成。
上一篇:《讀曲歌》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迢迢牽牛星》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