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夜歌》原文與翻譯、賞析
公劉
上海關(guān)。鐘樓。時針和分針
像一把巨剪,
一圈,又一圈,
鉸碎了白天。
夜色從二十四層高樓上掛下來,
如同一幅垂簾;
上海立刻打開她的百寶箱,
到處珠光閃閃。
燈的峽谷、燈的河流、燈的山,
六百萬人民寫下了壯麗的詩篇,
縱橫的街道是詩行,
燈是標(biāo)點(diǎn)。
【賞析】 這是詩人公劉在上海做短暫逗留期間寫下的一首即興小詩。全詩猶如一幅彩色的速寫圖畫,勾勒出了上海夜晚的壯麗與燦爛。
繁華的上海之夜也許會讓陌生人體驗出一種目不暇接之感。可是在公劉的筆下,絢麗多姿的上海之夜,卻呈現(xiàn)出層次分明、井然有序的輪廓。你看,這里是挺拔的海關(guān)鐘樓,那是二十四層高的國際飯店,這兩幢當(dāng)時上海最富特色的高層建筑交相輝映,把夜上海的宏偉雄壯完全襯托了出來。從這兩個制高點(diǎn)俯首下視,我們看到了燈火輝煌的大街小巷。因此,欣賞此詩,大有登泰山而臨天下的心曠神怡之感。
詩的第一小節(jié),筆墨完全落在上海關(guān)鐘樓的寫意上面。海關(guān)鐘樓高聳外灘,閱盡了上海歷史上的滄桑變化,它的時針與分針的鉸合,不單純是“一圈,又一圈,鉸碎了白天。” 實際上,詩人選用 “鉸碎”這個詞語,是有其更深一層含意的,即時間的巨剪已將上海的今日同過去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屈辱歷史完全鉸斷。因此海關(guān)鐘樓“巨剪”是具有多重含義的妙筆,它既象征了歲月的流逝,又象征著時代建設(shè)的緊張步伐,同時,做為詩的過渡語句,宣告夜上海的降臨。
第二節(jié)寫夜的突現(xiàn)。“夜色從二十四層高樓上掛下來,如同一幅垂簾”。詩人采用極其迅速的語詞 “掛下來”極言時間迅速地流過,而時代的飛速變化卻也仿佛在歷史長河中的瞬間發(fā)生。美麗的上海像一個巨大的百寶箱,在夜幕籠罩之下到處閃爍著晶瑩的光澤。這奇妙的比喻、豐富的聯(lián)想,為讀者帶來不盡的情趣。唐代柳宗元曾有“蒼然暮色,自遠(yuǎn)而至,至無所見”的描述; 宋代歐陽修說“夕陽在山,人影散亂”,都是對暮色降臨的準(zhǔn)確描繪,但都比不上這首詩生動,豐富的想象,以及由此想象構(gòu)筑出的詩的意境。
詩的最后一小節(jié),詩人從高處仔細(xì)欣賞美麗的夜上海,高聳的樓群,長廊似的街道,來往穿梭的車輛匯聚成“燈的峽谷,燈的河流,燈的山”。這三個形象的比擬承接上節(jié),使讀者意識到:閃閃的珠光正是這片燈火輝煌的海洋,這近代化的城市正是我們富裕的希望,接著,詩人又以“六百萬人民寫下了壯麗的詩篇”點(diǎn)出詩的主旨:輝煌的上海之夜并非從天而降,也不是從魔術(shù)師的手中變化而出,它是六百萬上海人民辛勤勞作的成果。至此,詩中飽藏的情感似乎并未完全得到抒發(fā),但卻戛然止住。“縱橫的街道是詩行,燈是標(biāo)點(diǎn)。”街道在輝煌的世界中伸向遠(yuǎn)方,詩人的神思似乎亦隨之而去,但詩的優(yōu)美韻味卻長留在讀者的心間。
上一篇:《上京即事》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上邪》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