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即事》原文與翻譯、賞析
薩都剌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卷地朔風沙似雪,家家行帳下氈簾。
【注釋】 上京: 即元代的上都,故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正藍旗東閃電河北岸。
【賞析】 此詩僅四句,明白平易,清新淡雅,畫出了大漠草原向晚的風光。
“牛羊散漫落日下”,《詩經·君子于役》:“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此處即用 《詩經》意境。太陽將落,牛羊歸圈,星星點點,布滿草原,飽食者急于回欄,貪食者遲遲于后,自然形成“散漫”參差不集中的景象。如果是早晨出欄時,因一夜未食,個個埋頭吃草,自然擠擠靠靠,擁作一團,無暇向前趕路,不會出現 “散漫” 的情況。所以 “散漫”二字準確地表現了牛羊晚歸的情景。“落日下”點出時間,與末句 “家家行帳下氈簾” 互相照應。
“野草生香乳酪甜”,表現了草原土肥草美,人民生活富足。草原的野草就是平原農民的莊稼,野草長勢的好壞直接關系著牧民的生活。乳酪則是牧民的主要食品之一,野草生香,乳酪甜美是有典型意義的,它概括了牧民生活的富裕境況。“野草生香”是作者對草物感情的物化,表達了他對草原熱愛的心情。
對“野草生香乳酪甜”的贊美,雖有作者感情因素在內,但畢竟嫩草是有清香之氣的,乳酪確實是甜的。相反,草原揚起的風沙是很難給人以美的感受的。“卷地朔風沙似雪”,作者用“沙似雪”三字卻改變了黃沙蔽日的景象,從而有了幾分詩意。以雪比沙,使沙“凈化” 了。雪是白的,潔凈如玉,沙既似雪,就不是市廛的灰塵, 而是細沙落于帳幕之上,猶如白粉粉的霰雪。
風沙起了,太陽落了,自然 “家家行帳下氈簾”。一個 “下”字用得貼切。氈簾不同于門窗,門窗可用掩、關、合、閉等字。而氈簾平時是卷著的,天晚或風沙起時才從上面放 “下” 來。“下”字還給人一種悄然無聲的印象,這也是符合氈簾質地柔軟的特點的。而最主要的是一個“下”字給人以從容不迫徐徐落下氈簾的感覺,反過來也就消除了風沙肆虐的印象。如果這句詩改作“家家行帳急下簾”或“家家緊系行帳簾”,那么風沙的形象恐怕就不太美好了。
作者用清新的筆調畫出了一幅草原風情畫。他寫出了草原的自然風光,牧民的放牧生活。作者也沒有回避沙漠草原的狂風飛沙,但是作了淡化處理,使詩的整個格調統一起來,讓人感受到的是一種閑適和平的田園式的生活氣氛。
上一篇:《三弦》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上海夜歌》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