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原文與翻譯、賞析
小山重疊金明滅①,鬢云欲度香腮雪②,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③,雙雙金鷓鴣④。
【注釋】 ①小山:又稱“屏山”、“眉山”,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認為是唐代婦女的“發間金背小梳”。②鬢云:鬢發卷曲如云。③襦:短襖。④金鷓鴣: 金線繡的、新貼在羅襦上的鷓鴣圖案。
【詞大意】 發間重重疊疊的飾物閃爍不定,輕揚欲飄的鬢發如流云微拂著女子雪白細膩的面頰。她懶懶散散、無情無緒地正在梳妝打扮。她用兩面鏡子前后對照,鏡中的容顏與發上的花飾相互映襯,她的衣服上有剛剛繡好的一對金線鷓鴣。
【賞析】 溫庭筠的這14首《菩薩蠻》詞是他的代表作。據《唐詩紀事》、《唐才子傳》等書記載,這些 《菩薩蠻》都是供奉皇帝給宮女們演唱的“宮詞”,因而大多以 “宮怨”和“閨愁” 為題材,這是其中的第一首。這首詞集中描寫了一位獨處深閨的女子晨起梳妝打扮的情態,很能體現溫詞藝術風格中精工華美、綿密婉曲的一面。
詞的上片從女子頭上的飾物和容顏寫起:“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勾勒出一個珠光寶氣、秾麗香艷的女子形象。只見她發間重重疊疊的飾物在晨曦下閃爍不定,輕揚欲飄的鬢發似流云微拂著她雪白細膩的面頰。這兩句設色濃烈,用筆精工。“金明滅”三字特別顯出詞人對事物細微差別的敏感,他準確捕捉住金銀牙玉小梳與晨曦相互映襯,隨著人物的動作時明時暗的特點,用“明滅”表現那種閃爍不定的景色,刻畫人物的形態,顯得十分精妙。“鬢云欲度”的“度”字,賦予物象一種飄動感,又極富聯想,使人好像可以從這如云的鬢發想見女主人公的風韻和魅力;而“香腮雪”三字卻純粹寫形、寫實,“香”是嗅覺形象,“雪”是視覺形象,以色、香一起點染來寫人物容貌,就不免散發出較濃的脂粉氣了。三四句寫女主人公的梳妝情形:“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這里的“懶”字、“遲”字,都是點睛之筆。詞人通過寫女主人公無情無緒地畫蛾眉、懶懶散散地梳妝的幾個動作,暗示她沒有心緒精心打扮自己,從而使其獨處的孤獨寂寞和百無聊賴的情景宛然而見。由此看出,詞人很善于從人物情態動作的細微處探求情感的活動,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描摹入微而又含蓄婉曲。
下片的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寫女主人公梳妝之后,用前后鏡相與對照,鏡中的容顏與發髻上所插之花彼此襯托,顯得格外動人,也流露出一點自憐自賞之意。這兩句特別富于暗示性:好像在以人花相比,感嘆人不如花,以為花有芳時而人卻青春虛擲;又好像由花及人,想到花猶有人相戀,而人卻無人憐取。最后兩句“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寫作角度一轉,從直接寫人物的形態、動作,忽然轉而寫人物眼中的服裝:只見她試穿起新衣,想不到映入眼簾的,偏偏是衣服上新繡的一對對鷓鴣鳥。金鷓鴣的成雙捉對,與女主人公的寂寞獨處形成了鮮明對照,此時此刻,女主人公心中會如何著想,詞人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聯想余地。
這首詞寫情深曲含蓄,幾乎沒有用任何筆墨去直接描寫人物的情感心境,卻通過對人物形態的刻畫、景物的描寫,以暗示性的筆觸,將女主人公孤寂、無聊、渴望得到愛情的種種心態逐層顯露,曲曲繪出,創造出一種迷離隱約、若隱若現的藝術境界。在遣辭用字上,詞人善以華美綺麗的字眼渲染氣氛,精心刻畫:金明滅的小山,欲度的鬢云,如雪的香腮,新貼的金鷓鴣,五光十色,以此造成了濃烈華美的氣氛; 同時又以 “懶起”、“弄”、“遲”等富于情態的詞點出人物獨處的寂寞之情;用人花相映、企慕成雙的鷓鴣等細節透露人物內心的隱秘; 有意借助絢爛的色彩反襯情感的孤凄,以產生相反相成的藝術效果。這些藝術手法的運用,都使這首詞給讀者留下了充分想象、回味的余地。
上一篇:《舞會結束以后》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菩薩蠻》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