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原文與翻譯、賞析
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①。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②,皓腕凝霜雪③。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注釋】 ①合:應(yīng)當(dāng)。②壚邊人似月:指當(dāng)壚賣酒的女子很美。《晉書·阮籍傳》載:阮籍 “鄰家少婦有美色,當(dāng)壚酤酒。籍嘗詣飲,醉便臥其側(cè)。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這里暗用此典,喻指賣酒女子之美。壚,酒鋪存放酒甕的臺子。③皓腕: 潔白的手腕。
【賞析】 韋莊的《菩薩蠻》詞共有五首,這是其中的第二首。這首詞盡情描繪了江南水鄉(xiāng)的迷人色彩,但字里行間又流露出一絲欲還鄉(xiāng)而不得的淡淡隱憂,詩意朦朧,文筆跳脫,表現(xiàn)出 “似直而紆,似達而郁”(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 的藝術(shù)特色。
詞的開篇:“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用筆極輕淡平實,卻很耐人尋味。粗讀起來,似乎兩句不過重復(fù)著一個“江南好”的主題,但真正透露其中情感線索的卻是那兩個副詞——一個“盡”字,一個“只”字。想來既然是“盡說”,那就是眾口一辭了,自然也當(dāng)包括游人在內(nèi),可下句偏又單獨拈出“游人”來,字面上說人人皆稱江南好,我這天涯游子只當(dāng)老于此鄉(xiāng)了,可玩味再三,這“盡說”與“只合”的口氣,又分明帶有幾分不得不如此的自慰之意。正如有人分析的那樣,“只合”是推想之辭,而不是必定如此之謂。這兩句實際表達了詞人作為游人對“江南好”的種種復(fù)雜心情:他既愛戀江南美景,又不能真正“樂不思蜀”,可一旦真要還鄉(xiāng),又歸還不得。這種心情使他的詞一開篇就帶有一種強顏歡笑、無可奈何的感情色彩。
接著,下面描繪了一幅開闊明麗的藝術(shù)畫面:“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到處是明凈碧藍的春水,水天相映,那一碧天色倒映于水中,顯得春水格外澄澈動人。這是對畫面背景的大筆渲染,而畫面的焦點還在那漂蕩于水面的漂亮畫船上。這里詞人沒從正面描繪船上游人的形象,卻以這樣清幽深邃的意境暗點游人的心情:這是多么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生活,置身其中,又何妨?xí)簳r拋卻人生的一切缺憾,索性悠閑地躺在畫船上,聽著雨聲入睡呢。
上片重在描繪景中之情,寫對山水美景的強烈感受,下片卻轉(zhuǎn)而寫人事,以自己鐘情的女性之美,表現(xiàn)江南的獨特魅力:“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這兩句寫得含蓄蘊藉。月亮,大概是最富于想象的意象了。李白《越女詞》中說:“鏡湖水如月”,以月喻水光的澄澈晶瑩;《詩經(jīng)·陳風(fēng)·月出》則已經(jīng)用月寫人了:“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借月色喻女子“美色之白皙”,宋玉《神女賦》中也有“皎若明月舒其光”之句形容神女容貌膚色的皎潔有光澤。這里當(dāng)取《詩經(jīng)》及宋玉之意,總寫酒家女子之美。下句則以特寫的手法描寫酒家女子肌膚之白,將她的如月之美具體化。這兩句都用了比喻,一為明喻,一為暗喻,兩個比喻都抓住了人物的神采風(fēng)韻加以刻畫,不落俗套,頗能傳神。
以上幾句盡情寫出了詞人對江南水鄉(xiāng)的沉醉之心與依戀之情,但詞人卻并未把這種輕快的情緒一直貫穿全篇,在結(jié)尾二句又再作波瀾:“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聽起來,好像詞人仍在訴說著,江南如此之美,怎能未老還鄉(xiāng)呢!一旦真的還鄉(xiāng),豈不要日夜思念江南,令人傷心斷腸么!但這里的 “莫” 字、“須” 字說得那么干脆決斷,毫無商量的余地,聯(lián)想到篇首的 “只合江南老”,是不難從這漸漸低緩的旋律中捕捉到那一兩聲近乎哀嘆的不和諧音符,體味出詞人萬般無奈的遺憾之情的。
這首詞雖只是一支短短的小曲,卻能把清脆的快板聲與低沉的和弦聲在此協(xié)調(diào)地融合在一起,色調(diào)時濃時淡,時明時暗,疏淡之中有抑郁之情,明快之中又含隱憂。文筆起伏跌宕,抒情婉轉(zhuǎn)紆曲,語言卻明白如話,充分寫出了人生的種種歡樂與失意、美滿與缺憾之情。
上一篇:《菩薩蠻》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菩薩蠻》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