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戰斗者(節選)》原文與翻譯、賞析
田間
在沒有燈光
沒有熱氣的晚上,
日本強盜
來了,
從我們底
手里,
從我們底
懷抱里,
把無罪的伙伴
關進強暴的柵欄。
他們身上
裸露著
傷疤,
他們永遠
呼吸著
仇恨,
他們顫抖,
在大連,
在滿洲的野營里,
讓喝了酒的
吃了肉的
殘忍的總管
用它底刀,
嬉戲著——
荒蕪的
生命,
饑餓的
血……
一
親愛的
——人民!
人民,
在蘆溝橋
在豐臺
……
在這悲劇的種族生活著的
南方與北方的地帶里,
被日本帝國主義者的槍殺
斥醒了……
……
二
是開始了偉大戰斗的七月啊!
七月,
我們
起來了。
我們
起來了,
撫摩悲憤的
眼睛呀。
我們
起來了,
揉擦紅色的腳跟,
與黑色的
手指呀。
我們
起來了,
在血的廣場上,
在血的沙漠上,
在血的水流上,
守望著
中部
和邊疆。
……
七月
我們
起來了,
呼嘯的河流呵,
叛變的土地呵,
爆烈的火焰呵,
和應該激動在這凄慘的土地上的
復活的歌呵!
……
五
我們
必須
戰爭了,
昨天是懦弱的,
是慘呼的,
是掙扎的,
四萬萬五千萬呵!
斗爭
或者死……
……
六
……
我們
往哪里去?
……
在斗爭里
勝利
或者死……
七
在詩篇上,
戰士底墳場
會比奴隸底國家
要溫暖
要明亮。
【賞析】 1937年,蘆溝橋的炮聲把田間從日本召回了災難深重的祖國,于是,詩人便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上尋找時代的號音,從整體的生活出發,尋找斗爭力量的源泉,抒發強烈的民族情感?!督o戰斗者》是詩人這一時期的一首優秀詩作,作者旨在于民族存亡的關頭,以詩為武器喚醒民眾,拯救自己的祖國。
全詩飽含著詩人對于祖國強烈的愛和對于敵人深切的恨的感情。開篇部分,以侵略者蹂躪下國人所遭受的迫害為內容,描述了一個“沒有燈光,沒有熱氣”的悲慘世界。在這個世界里,無罪的人們被關進“強暴的柵欄”,“裸露著傷疤”承受著殘忍的野獸們刺刀的嬉戲?!盎氖彽纳?,饑餓的血”,這兩句充滿銘心刻骨的哀痛的詩句強化了全詩的情緒,也重重地叩痛了讀者的心,把人們引入一種無可敘說的憤慨和痛苦之中。
接著是正文的第一章,詩人帶著強烈的憂郁悲憤之情和強烈的反抗意識,祈愿和歌頌著人民的覺醒,祈愿著中華民族早日結束這被侵略者蹂躪的日子,祈愿著“南方和北方”整個的中華大地燃起反對侵略者的熊熊大火。第二章以頻繁的節奏,喊出五個“我們起來了”,宣告中國人民在七月 “開始了偉大戰斗”。我們“在血的廣場上,在血的沙漠上,在血的水流上,守望著中部和邊疆”,遙遠地“呼喚著愛與幸福,自由和解放……”,這兒用三個結構相同、鮮血淋漓的句子傾訴出無數的悲憤和無數的渴求,也揭露了侵略者滅絕人性的殘暴。遍地是血的大地,更需要愛和幸福,自由和解放,所以“我們起來了”,在悲慘的七月,在昏暗的七月,壯烈的七月,“呼嘯的河流”、“叛變的土地”、“爆烈的火焰”、“復活的歌” 都在這片凄慘的土地上 “激動”,“我們是生長在中國”,祖祖輩輩在痛苦和奮斗中建立的功業不能就此敗盡,世世代代的骨血還要繼續延續。
第三部分,回憶祖先在這片可愛的土地上付出的艱辛,用三個畫面式的想象,構畫了中華民族崛起、繁衍和發展的過程,勤勞的祖先“用筋骨、用脊背”、“開擴著粗魯的生活”,作為子孫后代的我們,若從此敗在異邦手下,又有何面目再見“揚子江和黃河底燥熱的水流”,“亞細亞夜間篝火野性的烈焰?”
第四部分,用“敵人破壞著”,“敵人散布著”、“敵人惡笑著”極寫祖國的痛苦,也進一步刺激讀者的神經:“是戰斗呢,還是屈服?”第五章以憤怒的大吼“我們必須戰爭了”開頭,擺出“斗爭或者死”兩條別無選擇的路。既然“我們不能屈辱地活著,也不能屈辱地死去”,就必須以強有力的行動結束一切的災難。第六章,在指出“匍匐地活著也是死”以后,吼出“讓我們死吧,但必須付出我們忠實的靈魂”,“在斗爭里勝利或者死……”最后,作者以充滿了悲壯之情的詩句收尾:“戰士底墳場,會比奴隸底國家,要溫暖要明亮。”
本詩充分體現了作者詩歌的藝術特色,簡捷明快的詩句,急促的鼓點般的節奏,飽含感情的語言和極富創造性的想象,都給這首詩帶來了極強的感染力。
上一篇:《紅燭》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老馬》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