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緘口》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孔子家語·觀周》:“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
【釋義】緘,封,緘口,閉嘴不言,多用于不言世事,避禍全身之意。
【例句】便似陸賈隨何,且須緘口。(馬致遠(yuǎn)殘?zhí)浊颤S鐘·女冠子〕,〔黃鐘尾〕)作者感嘆自己的不遇,即便有陸賈、隨何這樣的口才,也沒有施展的機(jī)會。此處緘口意為有才而不能發(fā)揮。
《緘口》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孔子家語·觀周》:“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
【釋義】緘,封,緘口,閉嘴不言,多用于不言世事,避禍全身之意。
【例句】便似陸賈隨何,且須緘口。(馬致遠(yuǎn)殘?zhí)浊颤S鐘·女冠子〕,〔黃鐘尾〕)作者感嘆自己的不遇,即便有陸賈、隨何這樣的口才,也沒有施展的機(jī)會。此處緘口意為有才而不能發(fā)揮。
上一篇:元曲典故《結(jié)草銜環(huán)》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羯鼓》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