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紅樓夢》十二支曲(警幻仙姑) 其十四:飛鳥各投林》
為官的,家業(yè)凋零(1);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2),死里逃生;無情的(3),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自非輕(4),分離合聚皆前定(5)。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真僥幸。看破的,遁入空門(6);癡迷的(7),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注釋】
(1) “為官”二句:為官的,做官的人。“為官的”及下文“富貴的”、“有恩的”等,語法上稱“的字結構”,指某一種人或物。凋零,指家業(yè)支離破碎,衰敗了。
(2) 有恩的:指行善做好事的人。
(3) 無情的:指作惡做壞事的人。
(4) “冤冤”句:冤冤相報,冤家、仇人循環(huán)報復。自非輕,自然不輕,意即報復來、報復去,越報復手段越厲害。
(5) 前定:前世定好(命中注定)。
(6) 遁入空門:逃避現(xiàn)實進入佛門。遁(dùn),逃走。空門,佛教認為“諸法皆空”,即一切看空,故稱佛門為“空門”。
(7) 癡迷:執(zhí)著追求的意思。
【譯文】
做官的人,家業(yè)衰亡敗落了;富貴的人,金銀揮霍散盡了;行善的人,逢災可以死里逃生;作惡的人,一定會得惡報。欠別人性命的人,自己的命已償還;欠別人眼淚的人,自己的淚已流干。冤家對頭報復來、報復去,報復只會越來越厲害,人們分離會合都是前世定好。要想知道自己為什么短命,就問問自己在前世做過什么罪惡事;到了晚年榮華富貴,那是偶然僥幸。看破紅塵的人,逃避進入佛門;執(zhí)著追求的人,徒然送了性命。真像啊!一群鳥兒,食物爭吃完了,都飛進了樹林里,只落得大地上一片白茫茫,真是干凈!
【鑒賞】
曹雪芹不愧為偉大的思想家,消極的東西掩蓋不住科學的、人性的光芒
《飛鳥各投林》是《紅樓夢》十二支曲的最后一曲。這最后一曲并不是針對《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又副冊》上哪一個女子的。如果將《紅樓夢》比作一篇論說文,針對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護官符”是論點,故事情節(jié)、人物的命運走向及最后結局是論據(jù),那么這“十二支曲”最后一曲就是結論。論點是正確的,論據(jù)是有力的,結論是錯誤的。
“結論”之所以錯誤,是因為曹雪芹受到時代的局限,缺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而又受到宗教的深刻影響,憑佛教精神給出結論,其中雖也有從生活中獲取事實的成分,但獲取的是片面的而不是規(guī)律性的東西,這樣給出的結論自然是錯誤的。我們說曹雪芹的思想中有主觀唯心主義、無所作為的虛無主義、宿命論的成分,主要是基于他的“結論”說的——不止在這“最后一曲”,全書中常有流露。全書的故事情節(jié)、眾多悲劇性人物(主要是女性)的命運走向及最后結局大多籠罩上了“結論”式陰影,甚至有直接的“結論”式描寫,有些詩詞中也有“結論”式成分。曹雪芹的宿命論、一切皆空的虛無主義思想與《紅樓夢》的多數(shù)故事情節(jié)、多數(shù)女性人物的命運,特別是寶黛愛情的纏綿哀傷、凄婉動人,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并且曹雪芹越想要表達宿命論、虛無主義思想的地方,就越是纏綿哀傷、凄婉動人,越是纏綿哀傷、凄婉動人的地方,宿命論、虛無主義思想給讀者的印象就越是深刻難忘。
但是盡管如此,也掩蓋不住曹雪芹作為偉大的思想家,在《紅樓夢》中留下的科學的、人性的強烈光芒。魯迅先生曾經談到,《紅樓夢》中“所敘的人物大都是真的人物”。“真的人物”當然主要是指賈寶玉和大觀園中的眾多女子。曹雪芹在演繹她們(男的只有賈寶玉一人,故稱“她們”)的悲劇命運、悲劇結局時,無不與她們同哭同悲,無不懷著深切的同情和悲憤的心情,同時真誠地滿腔熱情地展示和謳歌她們的至真、至性、至美的性格、人格、品質、氣質。正如紅學家楊國祥先生在他為長春出版社1995年版《紅樓夢》所撰寫的前言中所說的:曹雪芹揭示出她們的人格尊嚴是多么的高貴而又不可受侮,揭示出她們的聰明才智是多么的出色而又豐富無窮,揭示出她們的心靈世界是多么的純真而又絢爛多彩,揭示出她們的向往追求是多么的熱切而又美好光明。曹雪芹把對當時社會進行的深入觀察和切身經歷化為思想主題體現(xiàn)在《紅樓夢》中,正如楊先生又說到的:曹雪芹有對現(xiàn)實社會的怒斥與決裂,有對“末世”來臨的憂患與傷感,有對理想未來的向往與追求,有對不明出路的彷徨與痛苦,有對人生意義的思考與求索。《紅樓夢》中“既有我國優(yōu)秀歷史文化的凝聚”,“還包含著許多有價值的永遠屬于未來的東西”。我認為,賈寶玉與大觀園眾多女子,都具有詩人的氣質,都是名副其實的詩人,她們作了大量的詩詞,須知這些詩詞都是她們內心世界的真實流露,都是真善美和著心血、淚水開放出來的絢爛花朵,結出的愛恨之果,是曹雪芹將她們的人格、氣質詩意化,更體現(xiàn)了崇高的人文美學意義。曹雪芹不愧為偉大的思想家!
正因為《紅樓夢》具有這么高的成就,難怪自從她誕生并流傳以來,其魅力和影響是任何一部其他古典小說都無法比擬的。歷史翻到了21世紀,一方面人類文明與科學大大進步了,一方面思想文化領域如其他領域一樣,也出現(xiàn)了多元化,思想文化陣地上“多元化”的東西多得泛濫,但《紅樓夢》始終是經久不衰的大熱門。在這種情況下,《紅樓夢》中的宿命論、一切皆空的虛無主義思想,可能帶給尚沒有學好并確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年輕一代以不良影響。這是年輕一代在閱讀《紅樓夢》時特別要注意的。年輕一代首先應該多多學習、學好辯證唯物主義,用它來武裝自己的頭腦,這樣就能分清《紅樓夢》中的“蜜糖與毒藥”、精華與糟粕,不至于受消極因素的影響,而能領略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歷史文化精神。
上一篇:《晚韶華》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詠白海棠四首(限門盆魂痕昏韻) 其四(黛玉)》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