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我滿三十六歲》原文與翻譯、賞析
拜倫
這顆心既不再激動別個,
它也再不該激動起來;
但是,盡管沒有人愛我,
我還是要愛!
我的歲月似深秋的黃葉,
愛情的香花甜果已凋殘;
只有蛀蟲、病毒和災孽,
是我的財產!
不斷煎熬我心胸的烈焰,
猶如火山島: 孤寂,荒廢;
從沒有火炬在這兒點燃;
——成了火葬堆!
希望,憂懼,嫉妒的煩惱,
愛情的威力和痛苦里面
可貴的部分,我都得不到;
只得到鎖鏈!
榮光照耀著英雄的靈櫬,
花環纏繞在勇士的額旁——
在此時此地,怎容許心魂
被情思搖蕩!
看吧: 刀劍,旌旗,和戰場,
“榮譽”和希臘,就在我四周!
斯巴達男兒,臥在盾牌上①,
怎及我自由!
醒來吧,我的心! 希臘已醒來!
醒來吧,我的心! 去深思細察
你生命之血的來龍去脈②,
把敵人狠打!
趕快踏滅那重燃的情焰,
男子的習性不值分毫;
如今你再也不應眷念
美人的顰笑。
你悔恨等閑把青春度過,
那么,何必還茍活圖存?
快奔赴戰場——光榮的死所,
在那兒獻身!
去尋求 (少見; 多數是碰上)
戰士的墳墓,于你最相宜;
環顧四旁,選一方土壤,
去靜靜安息。
(楊德豫 譯)
【注釋】 ①古代斯巴達人崇尚勇武。兒子出征時,母親交給他一面盾,叮囑他:“把盾帶回來,要不就躺在它上面回來。” ②作者自視為古希臘文化傳統的繼承者,故愿認希臘為祖國, 視希臘的敵人為敵人。
【賞析】 1824年1月22日是詩人的36歲生日。回想自己走過的坎坷人生道路,詩人不覺神思黯然;看著眼前自己在希臘從事的斗爭,特別是不日即可率軍進攻勒龐托港,詩人又覺激情澎湃,于是揮筆寫下了本詩,不想此詩竟成了他的絕筆! 后來突患重病,于當年4月19日在邁索隆吉翁逝世。
在詩人生日這天,他在認真地反思著自己,并且,在心中鼓動著自己的戰斗熱情。他早已證明了自己是一個真正的戰士,然而,當他從意大利又來到希臘參加反對土耳其奴役的斗爭時,他知道,對于自己,現在需要的是獻身精神,光榮地義無反顧地奔赴戰場,尋找戰士的墳墓。但拜倫是有著復雜性格的人,不了解這一點,就無法理解他的詩。初讀本詩,你會以為詩人因倦于男女之情而希望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戰斗。這基本是正確的,但僅作這樣的理解就忽略了詩人的特異點。“他驕傲地戰斗著,懷著不朽的悲痛”,別林斯基曾這樣評論拜倫。事實就是這樣,拜倫的人生歷程不是由愛情到戰斗,而是在孤獨中戰斗,在戰斗中尋求解脫。“醒來吧,我的心!”詩人痛苦地喊道。“你悔恨等閑把青春度過,那么,何必還茍活圖存?”詩人似乎厭倦了過去的卿卿我我的生活。但詩人并不曾因為愛情而停止過戰斗,他的一生始終在戰斗著,但也始終是孤獨的。詩人那從心靈深處發出的吶喊,那急于投入戰斗的心情,不正表明了他急于擺脫這種孤獨嗎? “盡管沒有人愛我,我還是要愛!”詩人作為舊世界的叛逆者,以他最偉大的愛心愛著全人類。在他的愛心里,人民是沒有國界的,意大利人民、希臘人民都是他的兄弟姐妹。然而,他又敵視地看著周圍的人們,因為他們要么卑鄙,要么無能。他也意識到了他的孤獨。他不過才36歲,但他感到自己已近歲暮。愛情不曾留給他甜蜜的回憶,只留給他一條鎖鏈——仍然是自我的束縛。“不斷煎熬我心胸的烈焰/猶如火山島:孤寂,荒廢。”這種“不朽的悲痛”有誰能理解? 詩人自己也不愿承認,只是認為自己溺于情海而忘了英雄的事業,而現在,到了需要英雄的時候了,“在此時此地,怎容許心魂/被情思搖蕩!”一想到戰斗,詩人的心中又激奮起來,“看吧:刀劍,旌旗,和戰場,‘榮譽’和希臘,就在我四周!”“快奔赴戰場——光榮的死所,在那兒獻身!”這時,為了祖國的命運,為了人民的解放,愛情已被詩人拋到腦后去了。
上一篇:《過零丁洋》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醉花陰》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