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西南千萬重,仙經最說青城峰。青城嵚岑倚空碧,遠壓峨嵋吞劍壁。錦屏云起易成霞(仙乎仙乎,下句尤勝),玉洞花明不知夕。星臺二妙逐王師,阮瑀軍書王粲詩。日落猨聲連玉笛,晴來山翠傍旌旗。綠蘿春月營門近,知君對酒遙相思。
【箋釋】
[青城山] 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南。山形如城,故名。北接岷山,連峰不絕,以青城為第一峰。山中有八大洞、七十二小洞,風景秀麗。相傳東漢張道陵修道于此。道教稱為“第五洞天”。《太平御覽》卷五四引《玄中記》:“蜀郡有青城山,有洞穴潛行,分道為三,道各通一處,西北通昆侖。”《云笈七簽》卷一〇〇:“(黃帝)南至青城山,禮謁中黃丈人。”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四:“天下名山惟華山、茅山、青城山無僧寺。”楊杜二郎中,楊炎、杜亞。《新唐書》卷一七二《杜亞傳》:“杜亞,字次公。自云本京兆人。肅宗在靈武,上書論當世事,擢校書郎。杜鴻漸節度河西,奏署幕府。入朝,歷吏部員外郎。鴻漸為山南、劍南副元帥,亞與楊炎并為判官。”又同書卷一二六《杜鴻漸傳》:“(大歷元年)崔旰殺郭英乂,據成都。卭州牙將栢貞節、瀘州牙將楊子琳、劍州牙將李昌巙以兵討旰,蜀、劍大亂。命鴻漸以宰相兼成都尹,山南西道、劍南東川副元帥、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往鎮撫之。鴻漸性畏怯,無它遠略,而晚節溺浮圖道,畏殺戮。及逾劍門,懲艾張獻誠敗,且憚旰雄武,先許以不死。既見,禮遇之,不敢加譙責,反委以政,日與從事杜亞、楊炎縱酒高會,因薦旰為成都尹,而授貞節卭州刺史、子琳瀘州刺史,各罷兵。乃請入朝,許之。及見帝,盛言旰威略可任,宜為留后。”又,獨孤及《毘陵集》卷一五有《送吏部杜郎中兵部楊郎中入蜀序》。此詩當作于大歷元年。
[仙經] 泛指道教經典。晉葛洪《抱樸子·辨問》:“仙經以為,諸得仙者,皆其受命偶值神仙之氣,自然所稟。”南朝宋鮑照《代淮南王》:“淮南王,好長生,服食煉氣讀仙經。”唐呂巖《七言》其三八:“仙經已讀三千卷,古法曾持十二科。”青城山為道教盛地,故云“仙經最說”。
[嵚岑] 高峻。南朝齊陸厥《京兆歌》:“邐迤傍無界,嵚岑郁上千。”
[峨眉] 在四川峨眉縣西南,因山勢逶迤,有山峰相對如蛾眉,故名。佛教稱為光明山,道教稱為“虛靈洞天”、“靈陵太妙天”。其脈自岷山綿延而來,突起為大峨、中峨、小峨三峰。頂部為玄武巖覆蓋,有峨眉寶光、舍身崖、洗象池、龍門洞等勝跡。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山西五臺山并稱為我國佛教四大名山。劍壁,即劍門石壁。在四川劍閣縣境內。《大清一統志》卷二九八“劍門關”:“在劍州東北,即劍閣道也。唐置大劍鎮,后設關于此。《元和志》:大劍鎮在普安縣東北四十八里,開達戍東十一里,本姜維拒鍾會壘也。梁時于此置大劍戍。其山峭壁千丈,下瞷絕澗,飛閣以通行旅。又劍閣道,自利州益昌縣界而南十里,至大劍鎮而合今驛道。秦惠王使張儀從石牛道伐蜀,即此。后諸葛亮相蜀,又鑿石架空為飛梁閣道以通行路。”唐武元衡《同幕中諸公送李侍御歸朝》:“巴江暮雨連三峽,劍壁危梁上九霄。”乃唐代由秦入蜀必經之地。
[錦屏] 四川閬中有錦屏山。《明一統志》卷六八:“錦屏山,在府城南三里江南岸上,峙兩峰,花木間雜,故名。一名閬中山,一名寶鞍山。宋陸游詩:‘城中飛閣連危亭,處處軒窗對錦屏。涉江親到錦屏上,卻對城郭如丹靑。’”《四川通志》卷二三:“閬中山,在縣南三里,一名錦屏山,又名寶鞍山。《寰宇記》:其山四合于郡,故名。閬中多仙圣游集焉,上有四院,曰馬瑙、羅漢、畫錦、西橋。至和初,又筑閬峰亭,以供眺望。陸游詩:‘城中飛閣連危亭,處處軒窗對錦屏。涉江親到錦屏上,卻對城郭如丹青。’《舊志》:在江南岸,兩峰連亙,壁立如屏,四時花木錯雜如錦,與郡治對峙,因名山之西曰印斗山,西南曰金耳山。”
[玉洞] 巖洞的美稱。亦指仙道或隱者的住所。南朝梁虞羲《見江邊竹》:“金明無異狀,玉洞良在斯。”唐盧綸《尋賈尊師》:“玉洞秦時客,焚香映綠蘿。”白居易《送毛仙翁》:“晴眺五老峰,玉洞多神仙。”
[星臺二妙] 指杜亞、楊炎。舊稱郎官為星官。《初學記》卷一〇:“《后漢書》曰:館陶公主為子求郎,明帝不許,而賜錢千萬,謂群臣曰:‘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茍非其人,民受其殃,是以難之。’”
[阮瑀] 字元瑜,三國魏尉氏人。《三國志·魏書·王粲傳》:“瑀少受學于蔡邕。建安中,都護曹洪欲使掌書記,瑀終不為屈,太祖并以(陳)琳、瑀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軍國書檄,多琳、瑀所作也。”王粲,《三國志·魏書·王粲傳》:“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也。曾祖父龔、祖父暢,皆為漢三公……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黃門侍郎,以西京擾亂,皆不就。乃之荊州,依劉表,表以粲貌寢而體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勸表子琮,令歸太祖。太祖辟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時人常以為宿構,然正復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詩賦論議垂六十篇。”此處所謂王粲詩,殆指其《從軍詩》。
【輯評】
《唐詩解·七言古詩八》:此因楊、杜入蜀,而賦蜀中之山以為贈。言蜀山雖多,青城最勝,真仙境也。今二子從軍而有阮、王之文藻,道經此峰而聞猿聲,睹山翠蘿月臨營,景極麗矣,能不對酒而思我乎。
上一篇:《歸義寺題震上人壁寺即神堯皇帝讀書之所,龍飛后創為精舍》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和萬年成少府寓直》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