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仁
只有平安字,因君一語傳。
馬頭無歷日,好記雁來天。
詩題中的“稚存”,是洪亮吉的字。洪亮吉與黃景仁是同鄉好友,時號“洪黃”。因為是好友,所以洪亮吉在回鄉之前主動問黃景仁要帶什么便信回去。詩人聽了,便將自己托付的意思寫成這首小詩,請洪亮吉轉告故鄉的親人。
前兩句說,自己在外“平安”。這是托洪亮吉轉告的第一層意思。“因君”,通過您(洪亮吉);“一語”,即指“平安”。家人關心出門親人的,無過于希望在異鄉太太平平,不生什么意外之事。“平安”二字,雖是淺俗已極的口頭語,卻又是深于人情的體己話。
后兩句是請洪轉告的另一層意思。“馬頭無歷日”,意思是出門在外,不記時日;“好記雁來無”,是說收到來信的日子卻是牢記不忘的。古代有雁足傳書之說,也有直接將書信稱作“雁”的。這里所謂“雁來天”,即指來信的日子。“無歷日”,不一定真的無歷書可翻,而是強調不記平淡的日常日子。那么,記什么樣的日子呢?此句一墊,反跌出下句;由好記來信的日子,愈見詩人親情的濃重。
前兩句從親人一面想入,以“平安”一語寬慰親人;后兩句從自身一面想入,從對家信的珍重見出對親人的深情。黃景仁是一個孝子,他雖不得不為衣食奔走,內心深處卻是放心不下高堂老母的。他在《別老母》詩中說:“搴帷別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又在《別內》詩中說:“今夜別君無一語,但看堂上有衰顏。”故而當洪亮吉問起要帶什么家信時,深藏于他心中的千言萬語便化成了報平安與盼家信這兩層意思。張維屏說:“(黃仲則)至下筆時,要皆任其天之自然,稱其心所欲出。”(《詩人征略》)此詩即是這樣一首抒寫真情實感的好詩。全詩雖篇幅短小,語言淺易,卻能于曠達中見深摯,自非有深切的生活體驗且嫻熟于詩歌的表現藝術的,是難以臻于此種似淺而深、似拙而巧的化境的。
吟哦這首小詩,很容易聯想起唐代詩人岑參的《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無論是這首小詩的神韻或是前兩句的措辭,無不可以看出受到岑詩的影響。但此詩從親人與自身兩面構想,曠達而兼有深摯,則又是詩人所獨創,是岑詩所難以范圍的。
上一篇:洪亮吉《擬唐《塞下曲》分賦(十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舒位《黔苗竹枝詞·東謝蠻(二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