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原文與翻譯、賞析
辛棄疾
登建康賞心亭①
楚天千里清秋②,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③,獻愁供恨,玉簪螺髻④。落日樓頭,斷鴻聲里⑤,江南游子⑥,把吳鉤看了⑦,欄干拍遍,無人會⑧,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鲙,盡西風,季鷹歸未⑨?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⑩。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11)!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12),揾英雄淚(13)!
【注釋】 ①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賞心亭: 在建康西面城樓上,面臨秦淮河。②楚天:南方的天空。古時楚國,擁有現(xiàn)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③遙岑:遠山。遠目:遠望。④玉簪螺髻:玉制的發(fā)簪、螺形的發(fā)髻。這里是比喻不同形狀的山峰。⑤斷鴻:離群鴻雁。⑥江南游子:作者自稱。他本是北方人,多年來在江南地方作客。⑦吳鉤:吳地出產(chǎn)的一種寶刀。⑧會:懂得。⑨“休說”三句:是說自己不愿學張季鷹貪戀物質(zhì)享受,辭職回鄉(xiāng)。休說: 不用說。鲙 (kuai快): 把肉切細做菜。季鷹:張翰的字,晉朝吳郡(今蘇州)人。在洛陽做官時,因秋風起就想到家鄉(xiāng)的鱸魚鲙和莼萊,辭官回鄉(xiāng)。⑩“求田”三句:是說自己不學許汜只為個人打算,否則會被有才氣的劉備所恥笑?!度龂尽り惖莻鳌酚涊d,劉備(即劉郎)曾譏笑過許汜求田問舍(購買田地房產(chǎn)),只作個人打算。(11)“可惜”三句:嘆息時光虛度,雖然擔心風雨飄搖的國家命運,但卻毫無建樹。晉朝桓溫見到早年種的柳樹長到幾人合抱那么大,感慨地說:“樹都這么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12)倩:請。紅巾翠袖: 少女的裝束打扮。指歌女。(13)頫(wen問): 擦拭。
【今譯】 南國的天空,千里寥廓,秋色澄鮮,
江水遠去,一直流向那縹緲的天邊。
遠山呵,像美人的螺形發(fā)髻,像玉制發(fā)簪,
卻徒然為我提供了一腔憂愁,滿懷恨怨。
站在夕照的亭樓上,聽離群的孤雁哀喚,
我雖南歸多年,卻仍似游子漂泊在江南。
把寶刀看了又看,把所有的欄干拍了一遍,
沒有人能理解我此時此地登山臨水的觀感。
不要說什么鱸魚甘美,季鷹曾為思鄉(xiāng)而棄官,
盡管眼前又是秋風起了,我怎能把他當樣板?
更不想去學許汜買田置房,只為個人打算,
我怕被那雄才大略的劉備恥笑而羞紅了臉。
晉朝的桓溫曾對早年親種的柳樹發(fā)出慨嘆:
“樹都長得老態(tài)龍鐘,人怎能不風燭殘年?”
我從青年時代起,就立志要收復失去的河山,
可歲月虛度了呵,仍然是國事飄搖,人民涂炭!
我流淚——這是憂國憂民的英雄淚,它像噴泉,
有誰能做到: 讓風塵女子用紅巾翠袖把它揩干?
【賞析】 這首詞是辛棄疾的代表作之一。作于淳熙元年 (1174年)應葉衡之聘在建康 (今南京) 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的時候 (據(jù)鄧廣銘說)。自南歸以來,十數(shù)年間,由于南宋王朝主和派長期當政,執(zhí)行茍安政策,對有著滿腔抗金復國熱情的辛棄疾一直不加重用,只委任以一般的地方官做。他報國無門,胸中長期積憤,這次又一次來到建康,登上城西下水門城樓上的賞心亭,為我們留下了這首千古絕唱。
這詞上片主要寫景,情寓于景;下片主要抒情,用典寄情。開頭兩句界定“時”“空”。空間以“楚”界定; 時間以“秋”界定?!俺臁保褐改戏降奶炜??!俺烨Ю锴迩铩?,這是登樓時最初從時、空上的“宏觀”感受: 南方的天空,寥廓千里,秋色澄鮮?!八S天去秋無際”寫視線隨江水的流動,由近及遠,直到 “水天一色” 的遠方。接著,詞人的目光由“水” 轉(zhuǎn)向 “山”?!斑b岑遠目” 三句寫由于遙望遠山所勾起的心中的“愁”和“恨”。本來,那美麗的山巒——有的像美人頭上螺形的發(fā)髻,有的像玉制的發(fā)簪,應該引起詞人賞心悅目之感,可在此時此地,它們卻是為詞人提供了一腔憂愁,滿懷怨恨。為什么呢?因為國土仍然淪喪,淪陷區(qū)人民仍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怎能不“愁”; 主和派執(zhí)掌朝政,詞人提出的各種收復失地的策略不被采納,怎能不“恨”! “愁”與 “恨”,本自詞人胸中生出,但卻說成是美麗的山巒“獻”“供”出來的。“獻”、“供”二字,用得工巧,真可謂神來之筆也!
如果說以上寫 “楚天”、“秋水”、“遙岑” 都是大背景下的 “宏觀感受”,那么,“落日樓頭”三句則是個性化的處境的精細描繪。人立亭樓之上,落日的余暉為詞人描出了一個逆光的暗淡身影的輪廓,天上雁群飛過,傳來了孤雁的悲鳴,此情此景,不由得使詞人聯(lián)想起自己的身世和經(jīng)歷?!坝巫印币辉~,表達了彷徨、悵惘之情,與 “落日”、“斷鴻”所渲染的蒼茫悲涼之氣氛,互為因果?!奥淙铡?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shu/rumen/201812191596.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暗喻國勢危殆,“斷鴻”暗喻身世飄零??梢韵胂?,當他佇立于 “落日樓頭”,在 “斷鴻聲里” 的氛圍中回想往事,憤慨當局,胸中 “愁”“恨”,由弱到強,不斷增長,到了忍無可忍之時,抒情主人公出現(xiàn)以手猛擊欄干的動作也就勢所必然了?!鞍褏倾^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14個字,恰似攝影師為觀眾拍下的一組長鏡頭,既有以郁憤的眼神凝視身佩的“吳鉤”的特寫鏡頭,又有以手猛擊一個個欄干的 “跟鏡頭”; 還有一雙憂郁的、充滿孤寂感眼神的眼睛的細部特寫……這些以動作表現(xiàn)內(nèi)心世界以及“無人會,登臨意”的直向呼告,使詞人的憂國憂民、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浩然之氣溢于言表。
詞的下片,換一種手法,不再是即景抒情,而是借典抒懷,但感情意緒、思想脈絡,一以貫之。“休說” 三句是用的張季鷹典故。此典一箭雙雕: 一是張季鷹思鄉(xiāng),他想回就回,如愿以償;而辛棄疾則是思鄉(xiāng)而不得歸,因為如今的家鄉(xiāng)還在敵人的鐵蹄之下;二是故鄉(xiāng)之情,誰人不有,可是我怎能學張季鷹因懷念家鄉(xiāng)的美食,追求個人的物質(zhì)享受而放棄尚未實現(xiàn)的政治抱負呢? 接下去,“求田問舍” 三句,是用許汜的典故。大意是說:我要是像許汜那樣也只為個人打算,見到那才氣橫溢的劉備我會羞得無地自容的。接下去“可惜流年”三句,則是用桓溫之典。不過,桓溫慨嘆年華如流水,畢竟是在出征的路上,而辛棄疾的慨嘆,比桓溫更為悲涼和凄愴,因為十幾年來,報國無門,北伐無期,國事日非,風雨飄搖。想到此,悲涼之感化為熱淚,視象模糊,淚珠盈眶。這就很自然地流瀉出了最后三句:“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按理說在宋代,一般游宴娛樂場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一個地方官吏怎么還需要請求人去找歌妓呢?怎么還會有對 “倩” 和 “喚取”表示疑問呢? 問題不在于“何人” 可 “倩”,能否“喚取”。問題在于此淚乃“英雄淚”,非“紅巾翠袖”所能 “揾” 干也。憂國憂民的英雄,無暇沉醉于 “紅巾翠袖”之中;壯士難酬的 “愁” “恨” 不是借酒色就能消除的。這三句,其實應讀作:“英雄淚,任何人喚取紅巾翠袖,亦無法揾之!”這是呼應上片末二句,是“無人會,登臨意” 的形象化。表現(xiàn)了詞人內(nèi)心極度的孤獨感和仍然關心國家命運的責任感!
上一篇:《水調(diào)歌頭》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永遇樂》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