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盈科《造酒》原文|注釋|賞析
一人問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兩曲加二斗水,相參和,釀七日便成就。”其人善忘,歸而用水二斗、曲一兩相參和。七日而嘗之,猶水也。乃往誚酒家,謂不傳與真法。酒家曰: “爾第不循我法耳①!”其人曰: “我循爾法,用二斗水,一兩曲。”酒家曰: “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 “是我忘記下米。”
噫!并②酒之本③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學者,忘本逐末④,而學不成,何以異于是。
(《雪濤諧史》)
注釋 ①“爾第”句——你只是沒有按照我的辦法去做罷了。②并——連。③本——根本。④末——非根本的、次要的事物。
賞析 這是一篇寓言式的雜文,以學造酒的故事喻托治學的道理。
學造酒者個性鮮明:一是向人求藝卻忘記了根本,酒家介紹造酒之法順序分明,首言要用一斗米,因為這是能造出酒來的決定性因素,而學者卻正好忘此關鍵;二是學不成不檢討自己,卻馬上問罪于人,謂酒家不傳與真法,輕浮、傲慢之態躍然紙上。
作者由此生發出治學的道理,因為學造酒者的毛病正是治學的大忌:不分主次,舍本逐末,將在學業上一事無成,就象學造酒者忘了放米,永遠也造不出酒來一樣。再者,對于治學的人來說,未獲成功,應首先自省、自責,而不應先責怪教者。因為學習成功的關鍵在于個人主觀的努力,教者的水平、教學條件的優劣等等都只是客觀的條件。
全文通俗曉暢,如實寫來,沒有任何夸飾,但借助生動的形象所說明的道理卻是深刻的。
上一篇:李欣《造謠與誣蔑》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戴名世《醉鄉記》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