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燭影搖紅 上元有懷》
雙闕中天,鳳樓十二春寒淺。②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瑤池宴。③玉殿珠簾盡卷。④擁群仙、蓬壺閬苑。⑤五云深處,萬燭光中,揭天絲管。⑥ 馳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換。⑦今宵誰念泣孤臣,回首長安遠。⑧可是塵緣未斷。⑨謾惆悵、華胥夢短。⑩滿懷幽恨,數點寒燈,幾聲歸雁。
【注釋】 ①上元:農歷正月十五為上元節,又叫元夜、元夕、元宵。②雙闕中天:雙闕高聳在半空。闕:宮殿,前大門兩旁的門柱,左右各一,故稱雙闕。鳳樓、宮庭內的樓閣。十二:概數,言其多而己,并非確指其數。鮑照《代陳思王京洛篇》:“鳳樓十二重,四戶八綺窗。”③奉宸游:陪奉皇帝宴游。奉:奉陪、侍奉。宸(chen辰):本為北極星所在之處,后引申指帝位、皇帝。本詞作者張掄,紹興間曾官至知閣門事,淳熙五年為寧武軍承宣使,知閣門事,兼客省四方館事。其職掌范圍為供奉乘輿、朝會游幸,大宴引贊、引接親王宰相百僚藩國朝見,糾彈失儀,是皇帝的親近內臣。故詞中稱“奉宸游”、“侍瑤池宴”等。瑤池:本為神話中神仙所居之處,此處用以指代皇宮。④玉殿朱簾盡卷:意思是所有的殿宇都在歡度佳節,門戶洞開,熱鬧非常。⑤擁群仙,蓬壺閬苑:意思是群臣簇擁皇帝,聚集在仙境般的宮庭里。蓬壺:即蓬萊,古代傳說中,為仙人所居之所。晉·王嘉《拾遺記》一《高辛》:“三壺則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壺,則方丈也;二曰蓬壺,則蓬萊也;三曰瀛壺,則瀛洲也;形如壺器。”閬(lang浪)苑;也是神話傳說中的仙境。又稱閬風、閬風苑。⑥五云:五色祥云,后用以指代皇帝所居之處。李白《待從宜春苑奉詔賦》:“是時君王在鎬京,五云垂暉耀紫清。”王建《贈郭將軍》:“承恩新拜上將軍,當直巡更近五云。”揭天絲管:響徹云霄的管弦樂聲。⑦馳隙流年:如飛逝去的年華。馳隙:從門縫中觀看外面奔馳的馬,只見其一閃而過。形容過程的短暫迅速。星霜:年歲。星一年一周轉,霜每年按季節降落,故借以指年。⑧孤臣:作者自指。長安:本漢唐京都,此借指本朝京城,也指宮庭和國君。⑨塵緣:俗念。佛教認為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是污染人心,使生嗜欲的根緣,叫作塵緣。可是:只是。⑩華胥夢短:理想的生活太短暫。華胥是古代寓言中的理想國度。《列子·黃帝》:“(黃帝)晝寢而夢,游于華胥氏之國……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己;其民無嗜欲,自然而己。不知樂生,不知惡死,故無夭殤;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愛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無利害。”
【譯文】 殿宇巍峨,雙闕高聳入云天。樓閣連綿,層層疊疊冒春寒。記得去年元宵,曾把君王陪伴。君臣盡情游玩,同赴瑤池盛宴。宮殿門全開,簾幕一齊卷。前呼后擁似群仙,暢游在海上仙山蓬萊島,昆侖圣地閬風苑。五色祥云中,華燈千萬盞,響切云霄奏管弦。
白駒過隙,似水流年,恍然一瞬間,人間歲月換。可嘆今宵獨垂淚,君臣相失好孤單,寂寞冷落誰顧念。回首當年繁華事,君王京都天樣遠。只剩俗念一絲猶未斷。惆悵無邊,好夢嫌短。只留得這滿懷幽怨向誰言。幾點寒燈慰孤寂,幾聲凄厲聽歸雁。
【集評】 明·李攀龍:“上述往事,下嘆來年,神情一呼一吸。”又:“此撫景寫情,俱見其榮光易度,夢醒無幾,真畫出風前燭影,紅光在目。(《草堂詩余雋》)”
·明·沈際飛:“材甫親目靖康之變,前段追憶徽朝,后直指目前,哀樂各至。”(《草堂詩余正集》)
清·黃蘇:“清壯。”(《蓼園詞選》)
現代·唐圭璋:“此首上元感懷詞。上片述當年盛況,下片述現時凄涼,盛衰異象,哀樂亦異情。上下片映照,極蕩人心魄,濃艷凄婉,兼而有之也。初寫皇家鳳闕外觀之壯麗,次寫皇家玉殿內容之豪華。‘五云’三句,總寫當年上元游樂,聲影徹天之盛況。下片,忽轉今情,有一落千丈之慨。‘今宵’兩句,尤重大。‘可是’兩句,傷往事如夢。末以慘淡之景結,與前景對比,異常出色。掄親見徽朝盛時,又身歷靖康之變,故寫來真切如此。”(《唐宋詞簡釋》)
【總案】 本篇融情于景,跌宕驚心。其言當年之盛也,千門洞開,萬燭爭輝,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洋洋乎神仙中人;其道目前之恨也,寒燈寥落,雁聲欲斷,惆悵生悲,好夢難續,凄凄然江濱漁父。論者謂其哀樂各至,對比出色,信然。又其措語精妙。前稱“鳳樓”、“瑤池”、“玉殿”、“珠簾”;如聽鐘鼓;后稱“泣孤”、“夢短”、“惆悵”、“幽恨”,似聞寒蛩。蓋情之所自也真,妙語自由胸際天然流出,斷非無病呻吟之輩可比。
上一篇:劉克莊《滿江紅送宋惠父入江西幕》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趙佶《燕山亭北行見杏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