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慶清朝慢 踏青》·王觀
王觀
調雨為酥,催冰做水,東君分付春還。何人便將輕暖,點破殘寒。結伴踏青去好,平頭鞋子小雙鸞。煙郊外,望中秀色,如有無間。 晴則個,陰則個,饾饤得天氣,有許多般。須教鏤花撥柳,爭要先看。不道吳綾繡襪,香泥斜沁幾行斑。東風巧,盡收翠綠,吹在眉山。
“踏青”,春日郊游。舊俗以清明節為踏青節。這首詞手法巧妙,用詞新穎,寫春郊之游,別具情趣。雨潤如酥,冰霜銷融,這一切顯示出春天來了!“酥”,酥油,形容春雨的可貴。也表示出春雨綿綿,有一種滑膩感。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詞人說這春雨飄灑,冰融為水,是東君的“分付”。古稱司春之神為東君。詞前二句對仗工整,出語自然。陸輔之《詞旨》將它列為名家對句的三十八則之一。實際上前三句聯為一體,第三句為“因”,前二句為“果”,如此倒置,先給人以“春來了”的具感,以巧對起,更見用筆的瀟灑。接作深一層鋪敘:殘寒去了,輕暖來了,仍是“東君分付”的結果,但用“何人”的問語,似更親切。在層層的鋪敘下出現人物:趁著輕暖的天氣,姑娘們穿著繡有鸞鳳的鞋子,結伴到郊外去了。這時他們看到的是: “望中秀色,如有無間。”這里總括陽春煙景為“秀色”,既簡練,化用詩詞句尤不見痕跡。
過片換頭四句承上片結句“如有無間”,而以口語入詞,正是取法柳永。“則個”,作語助詞,用法略同“著”或“者”,有時用作襯字,無義。這里表示加重語氣,似說晴也好,陰也好,反正這個天氣就是陰晴不定的。“饾饤(dou ding)”本義為食品堆迭貌,后用作比喻文辭的羅列堆砌,這里用來形容天氣陰晴不定。因此姑娘們急切愛花尋柳,“爭要先看”,竟不顧“香泥”浸濕“吳綾繡襪”,應上“平頭鞋子小雙鸞”,可見游興之濃。不明言歡快,而歡快自見。結以春光似海、無處不在,遙應開頭的“春還”。“眉山”,形容女子眉如遠山。
古之論者,多稱此詞“險麗”并贊其“琢句秀煉,栩栩欲活” (陳廷焯)。賀裳《皺水軒詞筌》云: “詞之最目者為酸腐,為怪誕,為粗莽。然險麗貴矣,須泯其鏤劃之痕乃佳。如蔣捷‘燈搖縹暈茸窗冷’,可謂工矣,覺斧跡猶在。如王通叟(觀)春游云: ‘晴則個,陰則個,饾饤得天氣,有許多般。須教鏤花撥柳,爭要先看。不道吳綾秀襪,香泥斜沁幾行斑。東風巧,盡收翠綠,吹在眉山。’則痕跡都無,真猶石尉香塵,漢皇掌上也。”兩“個”字尤弄姿無限。王世貞并云: “謝勉仲‘染云為幌’、周美成‘暈酥砌玉’、秦少游‘鶯嘴啄花紅溜’、蔣竹山‘燈搖縹暈茸窗冷’的是險麗矣。覺斧痕猶在。未若王通叟《踏青游》真猶石尉香塵,漢皇掌上也。” (《詞林紀事》卷五引)總之,作者用柳永開拓的鋪敘手法,從春景和人物活動多側面寫出“春還”。首尾聯貫,串結成體,渾融無跡。這首詞與柳永《木蘭花慢》 (拆桐花爛熳)寫清明郊游的歡樂情景,堪稱“雙璧”,只是柳詞場面鋪張揚厲,而本詞森秀韻長。從總體看,王觀詞雖名《冠柳集》,但成就不及柳永,不過這是應考慮今存王詞僅當柳詞的十二分之一,卻也表現出作者的才華。
上一篇:姜夔《慶宮春》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李清照《慶清朝慢》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