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歌》原文與翻譯、賞析
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注釋】 威:令人敬畏的威望和權勢。加:施加于……
【詩大意】 大風一刮起呵,云彩就飛速向上飄蕩。我已經做了皇帝,能夠將威望和權勢施加于天下呵,如今榮歸故鄉。哪里能征召得勇猛的將士呵,為國家守衛四方!
【賞析】 劉邦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創業君主,他的《大風歌》氣勢磅礴,充分顯示了他那政治領袖的胸襟與風采。秦末,暴政肆虐,官逼民反。陳涉揭竿而起,響應者云集。秦亡以后,在推翻秦王朝過程中崛起的劉邦和項羽,又為爭奪天下而進行了長達五年的戰爭。劉邦戰勝項羽后,統一全國,登上了皇帝寶座。有如此豐富政治、軍事斗爭經驗的劉邦,即位后并未安享太平,而是清醒地看到潛伏著威脅皇權的不安定因素,又親自率軍先后平定了韓信、彭越、英布等地方割據勢力的叛亂。公元前195年,在征討英布回軍途中,經過故鄉沛縣,劉邦邀集父老鄉親飲宴。酒酣,他擊筑高歌,唱了這首《大風歌》。
首句“大風起兮云飛揚”,起調不凡,氣魄宏大。從藝術表現看,詩人采用比興的手法,即景生情,為全詩開拓出廣闊的抒寫天地;就詩的涵義說,它概括了秦末動亂、楚漢相爭、平定叛逆的崢嶸歲月,形勢之發展變幻猶如風起云涌,這就為英雄豪杰鋪開了大顯身手的政治舞臺。
起句蓄勢已足,次句必須承接有力。一句“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寫盡了劉邦披荊斬棘、功成業就的喜悅和衣錦還鄉、躊躇滿志的情懷。詩人采用賦的手法,看似敘述,實則抒情。素有大志的劉邦,在咸陽看到秦始皇出行的威儀時,就曾經喟然贊嘆:“大丈夫當如此也”! 如今,天下一統,他即位稱帝,威加海內,此番榮歸故鄉,自然非同尋常了。唱罷《大風歌》之后,他對沛縣父老鄉親說:“游子悲故鄉。吾雖都關中,萬歲后吾魂魄猶樂思沛?!蹦欠N壯志已酬的喜悅之情交織著歷盡艱辛的切身感受,在榮歸故里時就顯得格外深沉而有分量了。
在情緒酣暢之際,詩人陡然推出“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句以結束全詩。初讀,似乎出人意料;細品,才悟出詩意之深遠。在中國歷史上,崛起于民間,經過長期奮斗而擁有天下者,劉邦是第一個。作為一代王朝的開創君主,憑借豐富的閱歷,既歷盡創業之艱辛,又深知守業之不易。他在總結成功經驗時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焙喲灾?,知人善任而已矣。天下統一,樂而忘憂,自是庸人之態;而樂不忘憂,汲取經驗,才是政治家的本色。結尾這句詩,點明主旨。守四方的猛士,就是劉邦心目中的人杰。一個富于遠見的政治領袖的風采,在召喚猛士守衛四方聲中越發令人難忘了。
上一篇:《大好年華》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天上的街市》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