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憲·三奠子》原文賞析
留襄州
上楚山高處,回望襄州。興廢事,古今愁。草封諸葛廟,煙鎖仲宣樓。英雄骨,繁華夢,幾荒邱。
雁橫別浦,鷗戲芳洲?;ㄓ掷?,水空流。昔人何處在?倦客若為留?習池飲,龐陂釣,鹿門游。
襄州,東漢時為襄陽郡,西魏時置襄州,宋時升為襄陽府,舊治在今湖北襄樊市漢江南岸。此詞是作者留襄州時登山懷古之作。
詞的起首二句就點明登山后回望襄州,為下文作鋪墊。襄州為古楚國屬地,故把這附近的山稱楚山。登上而能回頭望得見襄州城的山,當在襄州近郊,很可能是城南的峴山。作者登上此山北望城垣,自不免引起思古之幽情,于是歷史上的興事廢事,人世間的古愁今愁,一時涌上心頭。再放眼望去,城西遠處是當年諸葛亮隱居的隆中,后人在這里為他修建的祠廟,已為茂草封裹。另一處仲宣樓,此時正被云霧所掩,望而不見。仲宣是東漢末年文學家王粲的字。王粲其時因避亂來襄陽依附荊州刺史劉表,在此時期作了有名的《登樓賦》,因此后人在襄陽修建仲宣樓以紀念他。樓已不存。以上兩句是作者眼望后的感觸。以下三個三字句,作者的思緒又更進一層,與前面的“興廢事,古今愁”句互相呼應。試看:古往今來多少具有英雄豪杰性格的人,盡管經歷過無數榮華富貴,但曲終人散,如同一夢,最終不免一死,只留下幾許荒墳。這是作者閱盡人世興衰的總結,在這特定的環境發泄出來。
過片兩句是寫眺望中的水邊景色。漢江繞襄陽南流,隨處可見洲浦,是寫實。緊接兩個三字句“花又老,水空流”是眼觀后引起的感慨。從“雁橫”、“花老”的具體描寫來看,時令或在深秋?!拔羧恕本涫菓涯钸^去在襄州生長的或者在此地生活的先賢。襄陽原是人物薈萃之地,至今一個也不見了,他們在哪里呢?“倦客”句則聯系自己:為什么要留在襄州呢?“倦客”之“倦”多指對宦途厭倦。緊接下面三個三字句,就回答了使他留在襄州的原因:“習池飲,龐陂釣,鹿門游?!币碴U明詞題“留襄州”的旨意。習池,在襄陽城南,為晉襄陽侯習郁養魚處,晉將山簡鎮襄陽時,常來此飲宴,詞句“習池飲”意本此。次句“龐陂釣”,龐指東漢末年襄陽高士龐公,躬耕峴山。峴山臨漢江,龐公應時釣于此。鹿門,山名,在襄陽南邊,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家鄉。這三句的本意是:襄州有習池、龐陂和鹿門這一些先賢遺跡供我飲酒、垂釣和游覽,我就應該留下來。這也符合作者厭倦官場的性格。而上片歇拍三句和下片的對花老水流的慨嘆,更說明他樂意留襄州是有思想根源的。全詞的著眼點在“留”字上,到此有了歸宿。
全詞上下片除了起首二句入題,少數句子寫景而外,其他各句都是作者的感觸,從視覺引起思維活動,景與情相互交錯,構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體,渾樸自然,在表現手法上別具風格。這個詞牌的三字句特多,聲韻流轉,節奏明快,誦讀起來也頗和諧悅耳。
上一篇:《陳澧·齊天樂》原文賞析
下一篇:《沈謙·東風無力》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