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雅小雅節南山之什·小旻》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①謀猶回遹,何日斯沮?②
謀臧不從,不臧覆用。③我視謀猶,亦孔之邛”④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⑤謀之其臧,則具是違。⑥
謀之不臧,則具是依。我視謀猶,伊于胡底!⑦
我龜既厭,不我告猶。⑧謀夫孔多,是用不集。⑨
發言盈庭,敢執其咎?⑩如匪行邁謀,是用不得于道。(11)
哀哉為猶,匪先民是程,匪大猶是經。(12)維邇言是聽,
維邇言是爭。(13)如彼筑室于道謀,是用不潰于成。(14)
國雖靡止,或圣或否。(15)民雖靡膴,或哲或謀,
或肅或艾。(16)如彼泉流,無淪胥以敗。(17)
不敢暴虎,不敢馮河。(18)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19)
【注釋】 ①旻(min 民)天:皇天、老天。這是對天的敬稱。疾威:暴虐。敷:布,散布。下土:人間,此指全國。②謀猶:謀略、政策。猶,通“猷”。回遹(yu 欲):邪僻。斯:則。沮(ju 舉):停止。③臧:善、好。覆:反而。④孔:很。邛(qiong 窮):病,壞。⑤潝(xi 習)潝:附和的樣子。訿(zi 只)訿:攻擊、毀謗。⑥具:同“俱”,全、都。⑦伊:語助詞。于:向。胡:何。底:至,到達。⑧龜:龜甲。古人以鉆龜甲占卜吉兇。⑨謀夫:出謀劃策的人。是用:是以、因此。不集:不就、不成。⑩盈:滿。執:任。咎:責。(11)匪:非、不。行邁:走路。(12)先民:古圣賢。程:效法。大猶:大道。經:行、遵循。(13)維:唯,只。邇言:近言,指缺乏遠見的言論。(14)于道謀:與過路的人商議。潰:達到。(15)靡止:不大的意思。止:居處。或:有的。圣:英明。否(pi 痞):愚蠢。(16)靡 膴(wu 午):不多。哲:賢明。肅:恭敬。艾:能干。(17)淪:陷沒,胥:相。(18)暴虎:空手與老虎搏斗。暴,搏。馮(ping憑)河:無舟船而渡河。(19)戰戰:顫抖的樣子。兢兢:小心翼翼的樣子。履:走。
【譯文】 老天暴虐耍威風,降下災禍遍國中。政策謀略盡謬誤,何時停止何時終?好的政策你不用,壞的主意你盲從。我看如今這政策,弊病百出行不通。又附和來又誹謗,真是使人很悲傷。謀略之中那好的,卻被非難棄一旁。謀略之中不好的,卻全照辦弗思量。我看如今這政策,不知將變啥模樣! 占卜靈龜已厭煩,不肯示我吉和兇。參謀顧問人很多,談來談去終無功。夸夸其談人滿屋,誰肯肩負責任重?如同問道室中人,難以告知啥路通。可嘆你呀太糊涂,不學圣賢不法古,不走大道正經路。只聽庸夫淺陋語,還就此語爭贏輸。如同蓋房問路人,永遠無法成新屋。國家縱然不夠大,人有圣哲和平凡。百姓即使不很多,有的聰明并善謀,有的認真又能干。朝政像那流泉水,切勿相率使敗亡。不敢空手與虎搏,不敢無船渡河流。這種危險人盡知,其他隱憂腦后丟。戰戰兢兢晝連夜,如臨深淵心中愁,如踏薄冰危險多。
【集評】 《毛詩序》:“《小旻》,大夫刺幽王也。”(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卷十二)
宋·朱熹:“大夫以王惑于邪謀,不能斷以從善,而作此詩。”(《詩集傳》卷十二)
清·方玉潤:“此必幽王多欲而無制,好謀而弗明,故群小得以邪辟進,王心愈回惑而不辨其是非。雖有一二正直臣,而忠不勝奸,樸不勝巧,亦難力與為爭……”(《詩經原始》卷十一)
近·吳闿生:“此篇以謀猶回遹為主,而剴切反覆言之,最見志士憂國忠悃勃郁之忱……”(《詩義會通》卷二)
今·陳子展: “《小旻》,大夫刺幽王,謀夫孔多,莫決國是之詞。”(《詩經直解》,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
今·程俊英:“這首詩諷刺幽王任用小人,對決策謀劃中的錯誤加以揭露,表現了詩人的臨深履薄唯恐遭禍的心情。”(《詩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總案】 周幽王時,隨著王朝內外各種矛盾的激化,國勢日衰。詩人于此有錐心之痛。審視朝政,詩人按捺不住憤怒的心情,一針見血地指出:各種弊端,其源蓋出于朝廷政策的不正確。詩人分析了惑于邪說而不能聽從賢者之議、謀而不決、不效法古人、唯淺近之言是聽等一系列錯誤,言詞剴切、耿直,其希翼周王之一聽,以革除弊政,從而振興西周王朝之心,亦昭昭可見。詩人看到了國土縮小、民眾減少的事實,但仍執著相信,可與決策圖功的明哲、善謀之士仍多,他們正是國家復興的希望之所系。詩人希望周王能重用賢才,也認為只有如此,才能使國家的機體,如可愛宜人的清清流泉,而不致如一潭死水那樣污濁腐敗。三、四、五章末及六章均有設喻,或言“謀之不臧”之危害,或謂隱蔽著的危險更具破壞性。而詩末關于“戰戰兢兢”的描寫和“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比喻,則以委婉、生動之筆,傳達出詩人對于周王能夠接受勸諫的希望之渺茫感,以及由此而進一步生發的對于時勢發展的憂慮恐懼之情。
上一篇:詩經《國風·秦風·小戎》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雅·小雅·谷風之什·小明》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