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水之戰
肥水之戰
太元七年,……冬,十月,秦王堅會群臣于太極殿,議曰:“自吾承業,垂三十載,四方略定,唯東南一隅,未沾王化。今略計吾士卒,可得九十七萬,吾欲自將以討之,何如?”秘書監朱肜曰:“陛下恭行天罰,必有征無戰,晉主不銜璧軍門,則走死江海,陛下返中國士民,使復其桑梓,然后回輿東巡,告成岱宗,此千載一時也。”堅喜曰:“是吾志也。”
尚書左仆射權翼曰:“昔紂為無道,三仁在朝,武王猶為之旋師。今晉雖微弱,未有大惡。謝安、桓沖皆江表偉人,君臣輯睦,內外同心。以臣觀之,未可圖也!”堅默然良久,曰:“諸君各言其志。”
太子左衛率石越曰:“今歲鎮守斗,福德在吳,伐之必有天殃。且彼據長江之險,民為之用,殆未可伐也!”堅曰:“昔武王伐紂,逆歲違卜。天道幽遠,未易可知。夫差、孫皓皆保據江湖,不免于亡。今以吾之眾,投鞭于江,足斷其流,又何險之足恃乎!”對曰:“三國之君皆淫虐無道,故敵國取之,易于拾遺。今晉雖無德,未有大罪,愿陛下且按兵積谷,以待其釁。”于是群臣各言利害,久之不決。堅曰:“此所謂筑舍道旁,無時可成。吾當內斷于心耳。”
群臣皆出,獨留陽平公融,謂之曰:“自古定大事者,不過一二臣而已。今眾言紛紛,徒亂人意,吾當與汝決之。”對曰:“今伐晉有三難:天道不順,一也;晉國無釁,二也;我數戰兵疲,民有畏敵之心,三也。群臣言晉不可伐者,皆忠臣也,愿陛下聽之。”堅作色曰:“汝亦如此,吾復何望!吾強兵百萬,資仗如山,吾雖未為令主,亦非暗劣。乘累捷之勢,擊垂亡之國,何患不克?豈可復留此殘寇,使長為國家之憂哉!”融泣曰:“晉未可滅,昭然甚明。今勞師大舉,恐無萬全之功。且臣之所憂,不止于此。陛下寵育鮮卑、羌、羯,布滿畿甸,此屬皆我之深仇。太子獨與弱卒數萬留守京師,臣懼有不虞之變生于腹心肘掖,不可悔也。臣之頑愚,誠不足采。王景略一時英杰,陛下常比之諸葛武侯,獨不記其臨沒之言乎!”堅不聽。于是朝臣進諫者眾,堅曰:“以吾擊晉,校其強弱之勢,猶疾風之掃秋葉,而朝廷內外皆言不可,誠吾所不解也!”
太子宏曰:“今歲在吳分,又晉君無罪,若大舉不捷,恐威名外挫,財力內竭,此群下所以疑也。”堅曰:“昔吾滅燕,亦犯歲而捷,天道固難知也。秦滅六國,六國之君豈皆暴虐乎!”
冠軍、京兆尹慕容垂言于堅曰:“弱并于強,小并于大,此理勢自然,非難知也。以陛下神武應期,威加海外,虎旅百萬,韓、白滿朝,而蕞爾江南,獨違王命,豈可復留之以遺子孫哉!《詩》云:‘謀夫孔多,是用不集。’陛下斷自圣心足矣,何必廣詢朝眾!晉武平吳,所仗者張、杜二三臣而已,若從朝眾之言,豈有混壹之功!”堅大悅曰:“與吾共定天下者,獨卿而已。”賜帛五百匹。
堅銳意欲取江東,寢不能旦。陽平公融諫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自古窮兵極武,未有不亡者。且國家本戎狄也,正朔會不歸人。江東雖微弱僅存,然中華正統,天意必不絕之。”堅曰:“帝王歷數,豈有常邪?惟德之所在耳!劉禪豈非漢之苗裔邪,終為魏所滅。汝所以不如吾者,正病此不達變通耳!”
堅素信重沙門道安,群臣使道安乘間進言。十一月,堅與道安同輦游于東苑,堅曰:“朕將與公南游吳、越,泛長江,臨滄海,不亦樂乎!”安曰:“陛下應天御世,居中土而制四維,自足比隆堯、舜。何必櫛風沐雨,經略遐方乎!且東南卑濕,沴氣易構,虞舜游而不歸,大禹往而不復,何足以上勞大駕也!”堅曰:“天生烝民而樹之君,使司牧之,朕豈敢憚勞,使彼一方獨不被澤乎!必如公言,是古之帝王皆無征伐也。”道安曰:“必不得已,陛下宜駐蹕洛陽,遣使者奉尺書于前,諸將總六師于后,彼必稽首入臣,不必親涉江、淮也。”堅不聽。
堅所幸張夫人諫曰:“妾聞天地之生萬物,圣王之治天下,皆因其自然而順之,故功無不成。是以黃帝服牛乘馬,因其性也;禹浚九川、障九澤,因其勢也;后稷播殖百谷,因其時也;湯、武帥天下而攻桀、紂,因其心也,皆有因則成,無因則敗。今朝野之人皆言晉不可伐,陛下獨決意行之,妾不知陛下何所因也。《書》曰:‘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猶因民,而況人乎!妾又聞王者出師,必上觀天道,下順人心。今人心既不然矣,請驗之天道。諺云:‘雞夜鳴者不利行師,犬群嗥者宮室將空,兵動馬驚,軍敗不歸。’自秋、冬以來,眾雞夜鳴,群犬哀嗥,廄馬多驚,武庫兵器自動有聲,此皆非出師之祥也。”堅曰:“軍旅之事,非婦人所當預也。”
堅幼子中山公詵最有寵,亦諫曰:“臣聞國之興亡,系賢人之用舍。今陽平公,國之謀主,而陛下違之。晉有謝安、桓沖,而陛下伐之,臣竊惑之!”堅曰:“天下大事,孺子安知!”
…………
太元八年,……秋,七月,……秦王堅下詔大舉入寇。民每十丁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又曰:“其以司馬昌明為尚書左仆射,謝安為吏部尚書,桓沖為侍中;勢還不遠,可先為起第。”良家子至者三萬余騎,拜秦州主簿趙盛之為少年都統。是時,朝臣皆不欲堅行,獨慕容垂、姚萇及良家子勸之。陽平公融言于堅曰:“鮮卑、羌虜,我之仇讎,常思風塵之變以逞其志,所陳策畫,何可從也?良家少年皆富饒子弟,不閑軍旅,茍為諂諛之言以會陛下之意。今陛下信而用之,輕舉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悔無及也。”堅不聽。
八月,戊午,堅遣陽平公融督張蠔、慕容垂等步騎二十五萬為前鋒。以兗州刺史姚萇為龍驤將軍,督益、梁州諸軍事。堅謂萇曰:“昔朕以龍驤建業,未嘗輕以授人,卿其勉之!”左將軍竇沖曰:“王者無戲言,此不祥之征也!”堅默然。
慕容楷、慕容紹言于慕容垂曰:“主上驕矜已甚,叔父建中興之業,在此行也!”垂曰:“然。非汝,誰與成之!”
甲子,堅發長安,戎卒六十余萬,騎二十七萬,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九月,堅至項城,涼州之兵始達咸陽,蜀、漢之兵方順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東西萬里,水陸齊進,運漕萬艘。陽平公融等兵三十萬,先至潁口。
詔以尚書仆射謝石為征虜將軍、征討大都督,以徐、兗二州刺史謝玄為前鋒都督,與輔國將軍謝琰、西中郎將桓伊等眾共八萬拒之;使龍驤將軍胡彬以水軍五千援壽陽。琰,安之子也。
是時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謝玄入,問計于謝安。安夷然,答曰:“已別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復言,乃令張玄重請。安遂命駕出游山墅,親朋畢集,與玄圍棋賭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懼,便為敵手而又不勝。安遂游陟,至夜乃還。桓沖深以根本為憂,遣精銳三千入衛京師。謝安固卻之,曰:“朝廷處分已定,兵甲無闕,西藩宜留以為防。”沖對佐吏嘆曰:“謝安石有廟堂之量,不閑將略。今大敵垂至,方游談不暇,遣諸不經事少年拒之,眾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
冬,十月,秦陽平公融等攻壽陽。癸酉,克之,執平虜將軍徐元喜等。融以其參軍河南郭褒為淮南太守。慕容垂拔鄖城。胡彬聞壽陽陷,退保硤石,融進攻之。秦衛將軍梁成等帥眾五萬屯于洛澗,柵淮以遏東兵。謝石、謝玄等去洛澗二十五里而軍,憚成不敢進。胡彬糧盡,潛遣使告石等曰:“今賊盛糧盡,恐不復見大軍。”秦人獲之,送于陽平公融。融馳使白秦王堅曰:“賊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堅乃留大軍于項城,引輕騎八千,兼道就融于壽陽。遣尚書朱序來說謝石等,以為強弱異勢,不如速降。序私謂石等曰:“若秦百萬之眾盡至,誠難與為敵。今乘諸軍未集,宜速擊之。若敗其前鋒,則彼已奪氣,可遂破也。”
石聞堅在壽陽,甚懼,欲不戰以老秦師。謝琰勸石從序言。十一月,謝玄遣廣陵相劉牢之帥精兵五千趣洛澗,未至十里,梁成阻澗為陳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擊成,大破之,斬成及弋陽太守王詠。又分兵斷其歸津,秦步騎崩潰,爭赴淮水,士卒死者萬五千人,執秦揚州刺史王顯等,盡收其器械軍實。于是謝石等諸軍,水陸繼進。秦王堅與陽平公融登壽陽城望之,見晉兵部陣嚴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為晉兵,顧謂融曰:“此亦勍敵,何謂弱也!”憮然始有懼色。
秦兵逼肥水而陳,晉兵不得渡。謝玄遣使謂陽平公融曰:“君懸軍深入,而置陳逼水,此乃持久之計,非欲速戰者也。若移陳少卻,使晉兵得渡,以決勝負,不亦善乎!”秦諸將皆曰:“我眾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萬全。”堅曰:“但引兵少卻,使之半渡,我以鐵騎蹙而殺之,蔑不勝矣!”融亦以為然,遂麾兵使卻。秦兵遂退,不可復止。謝玄、謝琰、桓伊等引兵渡水擊之。融馳騎略陳,欲以帥退者,馬倒,為晉兵所殺,秦兵遂潰。玄等乘勝追擊,至于青岡。秦兵大敗,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聞風聲鶴唳,皆以為晉兵且至,晝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饑凍,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卻,朱序在陳后呼曰:“秦兵敗矣!”眾遂大奔。序因與張天錫、徐元喜皆來奔。獲秦王堅所乘云母車。復取壽陽,執其淮南太守郭褒。
…………
謝安得驛書,知秦兵已敗。時方與客圍棋,攝書置床上,了無喜色,圍棋如故。客問之,徐答曰:“小兒輩遂已破賊。”既罷,還內,過戶限,不覺屐齒之折。
說明
肥水,又作“淝水”,發源于安徽合肥西南的紫蓬山,向西北流經壽縣進入淮河。公元383年,東晉和前秦在這里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大戰,弱小的晉軍打敗了強大的秦軍。這一戰役成為我國歷史上又一個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
大戰之前,前秦國君苻堅連年發動戰爭,已在北方先后消滅了前燕、前涼、代國。雖然統一了北方地區,但已造成人民厭戰、財力虛空的隱患。因此,當他提出傾巢而出,南下滅晉的計劃時,遭到許多大臣的反對。但是,飛揚跋扈、剛愎自用的苻堅一意孤行,堅持己見,終于導致徹底失敗。
本文記敘了這次戰役的前后過程。作者把重點放在苻堅和他周圍的人物身上,交錯插寫了贊同伐晉和反對出兵的各類人物,言談舉止,畢肖其貌。對東晉方面的人物,雖著墨不多,但也個個性格鮮明,形象生動。對于整個事件發展過程中人物之間的復雜關系、戰爭場面的恢宏激烈,作者都能以精當的選材、簡練的語言有條不紊地一一道來,體現了作者高超的文學表現力。
上一篇:王安石散文《答司馬諫議書》原文賞析
下一篇:散文《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