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說明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往往表現出幽靜深邃、清冷高潔的意境,本文是這種特色的典型體現。小潭清澈見底,岸上青樹翠蔓,色彩十分和諧。潭中魚兒空游,日光魚影相樂,尤覺形神兼備。溪流曲折蜿蜒,水光明滅閃爍,描寫精確生動。最后感嘆環境的悲涼冷清,寒氣透骨,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孤寂悲愴的心情。景與情的統一,在柳宗元這里,達到了完美的體現。
集評
沈德潛曰:記潭中魚數語,動定俱妙。后全在不盡,故意境彌深。
——清·沈德潛《唐宋八家文讀本》卷九
浦起龍曰:白石潭底,正宜品以清字。題脈題象,粼粼映眼。
——清·浦起龍《古文眉詮》卷五十三
林紓曰:此等寫景之文,即王維之以畫入詩,亦不能肖。潭魚受日不動,景狀絕類花塢之藕香橋,橋下即清潭,游魚百數聚日影中,見人弗游,一舉手,則爭竄入潭際幽蘭花下,所謂“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真體物到極神化處矣。
又曰:文不過百余字,直是一小幅趙千里得意之青綠山水也。
——近代·林紓《古文辭類纂》卷九
上一篇:肥水之戰散文《肥水之戰》原文賞析
下一篇:林景熙散文《蜃說》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