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這是宋之問從瀧州貶所逃歸,途經漢江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人從嶺南逃歸洛陽,當由襄陽渡漢江,經南陽入洛。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一“宋之問傳”載: “諂事張易之,坐貶瀧州。后逃歸,匿張仲之家。聞仲之謀殺武三思,乃告變,擢鴻臚簿。”有的選本把此詩當作李頻的作品,顯然錯誤,因為李頻一生不曾到過嶺南。
開頭兩句是說流放在蠻荒之地,是夠悲苦的,又與家人音訊隔絕,彼此存亡未卜,更何況經歷漫長的時日。這兩句詩看似平實敘事,但表達了作者身處窮鄉僻壤與世隔絕、度日如年、難以忍受的心境。
音書久絕,家里情況不明。日夜思念親人,又怕親人由于自己的牽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懸想和憂慮交加,因而愈接近家鄉時,愈怕在路上碰到熟人。“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兩句,細致貼切地寫出了作者這時又喜又憂的心理狀態,深切動人。“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不失為千古名句,任何人都難免會對它產生某種共鳴。其所以如此,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在表達這種思想感情時,已經離開了特定的生活素材,表現的僅僅是一個長期客居異鄉、不知家人消息的人,在臨近家鄉所產生的一種特殊心理狀態。這是一種普遍的典型心理。盡管各人的經歷各殊,客居他鄉的原因又千差萬別,但這種特殊的心理卻是相同的。
即老杜“反畏消息來,寸心亦何有”意。(沈德潛《唐詩別裁》)
“不敢問來人”,以反筆寫出苦況。( 〔清〕李瑛《詩法易簡錄》)貶客歸家心事,寫得逼真的絕。(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
上一篇:《渡桑干·劉皂》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渡湘江·杜審言》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