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潛
到處陂塘決決流,垂楊百里罨平疇。
行人便覺須眉綠,一路蟬聲過許州。
許州,今河南省許昌市。詩題為過許州寫作者夏日途經許州所見和感受。首句十分形象逼真地再現了流水潺湲的情景。陂塘,即池塘,眼前四處池塘,清流“決決”。作者筆觸所至,視覺、聽覺交融,淡筆素描把人帶入十分靜謐的天地中。第二句“垂楊百里罨平疇”,寫一望無際坦蕩寬廣的田野被那垂掛下來楊柳的綠蔭掩蓋了。這“罨”字,即掩覆之意,情景獨到,暗點了田野一片綠蔭。“罨”不僅指垂楊掩蓋著田野,還以田野上莊稼的碧綠青翠回映垂楊,萬里一碧。淡淡二筆,畫出了夏日田野風光。第三句由一般描述轉為極度的夸張渲染,可謂神來之筆,“行人便覺須眉綠”一句頓時使詩文活潑起來。夏日炎炎,酷暑當頭,置身于這一片綠蔭之中,怎不令人陶醉!一路行進,一路觀賞,垂楊臨風,碧野如繪,望不盡,走不完,驀然,詩人產生了一種幻覺,仿佛覺得自己整個身心浸泡在這一濃綠中,連須眉都被染上了一層綠色。這一筆物我相生,融為一體,化審美的客體為主體,將自然界夏日的清新勃發的生機與詩人自我寧靜舒適的感受緊密結合,表現了詩人對清幽恬靜境界的無限熱愛。夸張之處雖覺虛幻,卻合情理。正如王維詩“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山中》)又如張旭的《山中留客說》“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詩的結尾寫聲聲鳴蟬,一路相送過許州。以蟬鳴反襯點題,境界清幽,余音繞耳。
這首小詩以池塘水聲決決入題,由柳蔭、田疇、鳴蟬、行人組成一幅夏日田野恬靜清幽的風景畫。詩通過渲染、映襯烘托的手法,用夸張的語言既描摹了自然界風光,又抒寫了行人心靈上獨有的快感。視覺、聽覺、感覺融為一體,意趣天成,情味雋永。
上一篇:趙執信《望匡廬不可見》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吳敬梓《將往平山堂風雪不果二首》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