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秦淮河發(fā)源于江蘇省溧水縣東北,橫貫金陵(今南京市)而流入長江。因為這條河是秦時所開,鑿鐘山以疏通淮水,故名秦淮河。自六朝以來,這里就一直是官僚權(quán)貴、富家豪門游宴取樂的場所。而杜牧有一段時間曾在秦淮附近的楊州等地做過官,自己又喜歡喝酒,為官之余,常出沒于酒樓歌館。那時唐代的內(nèi)亂外患十分嚴(yán)重,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杜牧憂國傷時,雖痛飲狂歡,落拓不羈,心下卻常為唐王朝的衰敗命運而惋惜哀嘆。此詩就是作者夜泊秦淮河邊,抒寫的客中感受。
詩的第一句雖系寫景,卻交待了節(jié)氣。從“寒水”二字看,這至少是一個深秋季節(jié)。而兩個“籠”字的運用,卻又把煙和寒水、月和沙連接了起來,渲染了一副迷茫、冷落的水上夜景。在這副水上夜景中,我們似乎可以感受到秦淮夜色的環(huán)境氣氛,也可以窺視到作者當(dāng)時的孤寂心情。
隨著第一句環(huán)境氣氛的制造,作者在第二句更明確地帶出了具體的時間、地點和人物。時間是在夜里,地點是秦淮河邊靠近酒家的地方,而這人物便是詩人自己。所以.這第二句看上去似乎很平淡,卻很重要:“夜泊秦淮”四字不僅與上句的景色描繪相呼應(yīng),而“近酒家”三字,卻又巧妙地引出了后面二句。
就當(dāng)作者夜泊秦淮,睡在船艙中,望著水氣迷蒙和月色籠罩的秦淮河出神時,忽然,隔江對岸的酒樓里傳出了一陣陣《后庭花》的輕靡歌聲,這不禁使詩人觸動情懷,憂心忡忡,悲慨交加,發(fā)出了末二句的沉痛感嘆。所謂“商女”,有兩種說法,一說是酒樓或船艙中專事侍候他人的賣唱歌女,一說是指商人之女眷。但總是江北揚州地方之女。而所謂《后庭花》,即舞曲《玉樹后庭花》的簡稱,為南朝末代君主陳叔寶所制,因他沉迷聲色,不理朝政,不久亡國,后人遂把《后庭花》視為亡國之音。而陳叔寶的亡國之故都,又恰恰是與揚州隔江遙遙相對的金陵城。然而,這些以賣唱為生的歌妓們是不管什么亡國之音的,她們只迎合富人權(quán)貴們的需要,他們想聽什么,她們就唱什么。而此音此地,對于憂國憂民的詩人來說,聽來卻格外傷心。說“商女不知”,正反襯出詩人自己的憂慮之深。作者完全是借南朝陳后主(即陳叔寶)縱情聲色,終至亡國的歷史事實,譴責(zé)了當(dāng)時晚唐王朝荒淫無恥、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
七絕一般都以語近情遙、辭意暢達(dá)取勝,沉郁頓挫的作品十分難得,而此詩即景敘事,即事抒懷,將諷刺與感慨相結(jié)合,文字精煉而又含意深遠(yuǎn),居然能得沉郁頓挫之妙,令人一唱而三嘆,實在是唐人七絕中十分罕見的作品。清人沈德潛《唐詩別裁》,曾推其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之一,并不是瞎吹亂捧,而是很有見識的。
上一篇:袁枚《沙溝》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韋莊《浣溪沙》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