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毀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貞元八年(792)進士。曾任國子博士、刑部侍郎、潮州刺史等職,后官至吏部侍郎。政治上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力排佛教,維護中央集權(quán),提倡仁政,同情人民疾苦,反對橫征暴斂。其詩有革新精神,以奇崛險怪為特色,是繼漢代司馬遷之后杰出的散文家。與柳宗元開展古文運動,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對古代散文的發(fā)展有重大貢獻。有《昌黎先生集》。
原毀
古之君子,其責(zé)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為人也,仁義人也。求其所以為舜者,責(zé)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聞古之人有周公者,其為人也,多才與藝人也,求其所以為周公者,責(zé)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無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無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責(zé)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為藝人矣。”取其一不責(zé)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藝,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輕以約乎!
今之君子則不然,其責(zé)人也詳,其待己也廉。詳,故人難于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內(nèi)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雖能是,其人不足稱也;彼雖善是,其用不足稱也。”舉其一不計其十,究其舊不圖其新,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聞也。是不亦責(zé)于人者已詳乎!夫是之謂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見其尊己也。
雖然,為是者有本有原,怠與忌之謂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常試之矣,嘗試語于眾曰:“某良士,某良士。”其應(yīng)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不若是,強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嘗語于眾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應(yīng)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不若是,強者必說于言,懦者必說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嗚呼!士之處此世,而望名譽之光、道德之行,難已!
將有作于上者,得吾說而存之,其國家可幾而理歟!
說明
本文題目“原毀”,是探求毀謗惡習(xí)之本原的意思。韓愈認為,復(fù)興古道,革除時弊,也應(yīng)包括革除社會上這種隨意毀謗的惡習(xí)。
文章圍繞“古之君子”與“今之君子”的對比,對“責(zé)己”與“待人”、“應(yīng)者”與“不應(yīng)者”的不同表現(xiàn),作了具體描寫。作者對“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的社會惡習(xí)十分反感,對古之君子待人寬、責(zé)己嚴的思想作風(fēng)非常贊賞,并予以大力提倡。文章采用對比和排比手法,語勢奔放,一氣貫注,觀點鮮明,層次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層層緊扣,堪稱議論文的典范。
集評
謝枋得曰:此篇巧妙處在假托他人之言辭,模寫世俗之情狀。熟于此,必能作論。
——宋·謝枋得《文章軌范》卷一
金圣嘆曰:原毀,乃始于責(zé)己者。其責(zé)己則怠,怠則忌,忌則毀。故原之必于此焉始,并非寬套之論也。此文段段成扇,又寬轉(zhuǎn),又緊峭,又平易,又古勁,最是學(xué)不得到之筆,而不知者乃謂易學(xué)。
——清·金圣嘆《天下才子必讀書》卷十
沈德潛曰:此即后代對偶排比之祖也。于韓文中為降格,而賓主開合,荊川得之,已足雄視一代矣。
——清·沈德潛《唐宋八家文讀本》卷一
吳楚材曰:全用重周、輕約、詳廉、怠忌八字立說。然其中只以一“忌”字,原出毀者之情。局法亦奇,若他人作此,則不免露爪張牙,多作仇憤語矣。
——清·吳楚材等《古文觀止》卷七
浦起龍曰:此文須細辨根苗,從根顯苗,所謂原也。毀者其苗,怠與忌者其根。古之君子,不怠不忌;今之君子,則怠且忌。而怠又忌之根也。故入后特將怠字意,預(yù)先下砭,然后單就忌心對勘,使毀態(tài)活躍而出。嗚呼,俗壞于士論之互訐,而禍中于國論之失真。宋明黨局,其左驗矣,非細故也。結(jié)語毋忽。
——清·浦起龍《古文眉詮》卷四十六
李扶九曰:體則兩扇,筆則曲折,意則刻露,波瀾壯闊,詞意和平。結(jié)歸到君上,見其所關(guān)之大,不徒為一己原也。然篇中不明露己,泛泛說來,何等含蓄。
——清·李扶九《古文筆法百篇》卷一·對偶
林紓曰:寫“毀”字妙極。難在開場一段,陳義至高,始是說理之文。不然,人將指為有為而作矣。
——近代·林紓《古文辭類纂》卷一
上一篇:魏徵散文《十思疏》原文賞析
下一篇:元結(jié)散文《右溪記》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