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辛棄疾·最高樓》辛棄疾
辛棄疾
吾擬乞歸①,犬子以田產未置止我②,賦此罵之。
吾衰矣③,須富貴何時。富貴是危機④。暫忘設醴抽身去⑤,未曾得米棄官歸⑥。穆先生,陶縣令,是吾師。待葺個⑦、園兒名佚老⑧,更作個、亭兒名亦好⑨,閑飲酒,醉吟詩。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⑩。便休休,更說甚,是和非。
注釋 ①乞歸:請求卸職歸隱。②犬子:在人前對自己兒子的謙稱。③吾衰矣:我已經衰老了。《論語·述而》:“子曰:‘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④“富貴”句:《晉書·諸葛長民傳》:“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必履危機。”⑤“暫忘”句:《漢書·楚元王傳》載元王至楚,以穆生等人為中大夫,穆生不嗜酒,元王設醴以待。劉戊即位,忘設醴,穆生去。本詞后面提到的“穆先生”即這里的穆生。醴(lǐ):甜酒。⑥“未曾”句:《宋書·陶潛傳》載陶淵明為彭澤令,因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而辭官歸隱。本詞后面提到的“陶縣令”即陶潛。⑦葺 (qì):修建。⑧佚老:《莊子·大宗師》:“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佚,安逸。⑨亦好:唐戎昱《長安秋夕》詩云:“遠客歸去來,在家貧亦好。”⑩“一人”句:范成大自注《丙午新正書懷》詩曰:“吳諺云:一口不能著兩匙。”
松下閑吟圖 【宋】 馬遠 上海博物館藏
鑒賞 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辛棄疾在福建安撫使任上寫下了這首擬歸之作,此后不久,他再次遭到彈劾而被罷免。詞的小序交代的寫作緣由頗為新奇,它直言“罵子”的寫作動機,這樣的主題和如此直接的交代在文雅的書面文學作品中極為罕見。詞序中寫出了兒子制止他掛冠而歸的理由,整首詞的內容都是對此的回應,他從正、反不同方面反駁兒子。為了符合“罵”的特點,本詞口語化色彩強,感情的表達也很干脆直接,讀來饒有趣味。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時在江西安撫使任上的辛棄疾在江西上饒的帶湖營建別墅,作為日后的隱居之所。他在作于是年的《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中表達了“意倦須還,身閑貴早”的想法。當時的辛棄疾已不時流露出憂讒畏譏的心態,感到自己剛直不拘小節的性格難為世所容。就是這一年的年末,辛棄疾被劾落職,退居上饒,在他的帶湖別墅一住就是十年。不知在帶湖營建新居時的他是否已預感到將來的罷黜命運,十多年后,被重新起用不久的他,寫下了這闋擬歸之詞,而旋即又被罷黜,歷史似乎處于循環往復之中。
詞作開頭三句直接駁斥兒子用以阻止他引退的理由,有針鋒相對之勢。兒子認為他此時的官位還不夠,積蓄的俸祿還不足以購置豐厚的田產,言下寄希望于父親能繼續高升,而稼軒劈頭便道:“吾衰矣。”孔子因為許久沒有夢見周公而慨嘆自己已衰,稼軒則以已衰作為不當再求富貴的理由。兒子以富貴為念,他便以富貴之時機、富貴之憂患來回應。第二句“須富貴何時”出自《漢書·楊惲傳》,楊惲報孫會宗書:“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人生貴在及時行樂,等待富貴,焉知富貴何時會來?何況對于年事已高的人而言,還有多少時日可以等待富貴的來臨。“富貴是危機”是晉朝諸葛長民的話,東晉末的諸葛長民權傾一時,富貴自不待言,可是他卻時時擔心有殺身之禍,后來果然被曾經十分信任自己的劉裕所殺。噩夢不斷的他曾嘆息:“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必履危機。”稼軒連續引用三個成句,把他們連綴得天衣無縫,表意上完全沒有阻滯,與自己脫口而出的話語無異,可見化用成句故實對他而言已成為十分自然的習慣,而他在這方面的本領也已達到爐火純青之境。
上片的剩余部分全是用典。故事的主人公有兩個:穆生和陶淵明。西漢楚元王劉交以穆生、白生、申公三位賢士為中大夫,禮賢下士,席上專為不喜飲酒的穆生設醴,其孫劉戊繼任為王后忘了設醴,穆生看出怠慢背后潛伏的危機,毅然去職,后來的事實證明他這一去確為明智之舉。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因為不愿以五斗米的官俸而低首向鄉里小人,便掛冠而去,躬耕于野。稼軒直言要以穆生和陶淵明為師,大有及時抽身而退、遠離官場之意,與兒子希望自己繼續留在官場,以待他日富貴的想法背道而馳。諸葛長民和穆生的故事都與危機相關,此時的稼軒,全身遠禍的心態是很明顯的。他曾在《沁園春》(老子平生)中用到與穆生等人相似的陶弘景的典故,表達效仿陶弘景及早引退的想法,“抖擻衣冠,憐渠無恙,合掛當年神武”,對于自己當年不能明智地及時抽身,頗有悔意。
下片仍有多處化用成句,出語更為俚俗,除了反駁兒子之外,還悠然自得地規劃起了引退后的生活。過片兩個本來語意連貫的句子都在第三字后斷開,造成了節奏和語意上的奇峭之感。作者不僅想到了歸隱,而且連歸后閑居處的亭、園的名字都想好了,規劃之中充滿了諧趣,游戲精神游走其間。先前詞人就曾為帶湖別墅中的齋、亭取名,他把東邊高岡上可以下臨稻田的茅齋叫做“稼軒”,又把稻田旁邊的亭子稱為“植杖亭”。這首詞中隨意到近乎玩笑的兩個名字其實也很有來歷:“佚老”出自《莊子·大宗師》“(大塊)佚我以老”,所以人老了理當順應自然,但求安逸;“亦好”暗用詩句“在家貧亦好”,從正面說明不必貪圖富貴。在自家的亭園中悠閑地飲酒,醉后賦詩自娛,恬然自得,兩個三字句精練地概括了理想的生活狀態。“田換主”和“口插匙”兩句引用禪語和諺語,說明人生苦短,眼前占有的身外之物都不能久長,不妨看淡。結尾三個短句,不僅否認了富貴,更徹底地否認了是與非,有人生如夢、一切皆不足道的意思。唐末司空圖隱居中條山王官谷,作亭取名“休休”,并作文見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聵,三宜休。”“便休休”之中,既有否定又有肯定。(劉珺珺)
鏈接 宋代發達的園藝學。在園圃中栽種、培育蔬菜、果樹、藥材、花卉、觀賞樹木等,源于先秦。至宋代,更為發達,故都城附近,皆是園圃。宋人所植蔬菜,除傳統的薤、蔥、韭、小蒜、蘿卜、蔓菁、大豆等,還有漢魏以來引進的胡蒜、茄子、黃瓜、菠菜、萵苣、扁豆、刀豆、菜豆,及新培育出的茭白和大白菜。一些蔬菜,如白菜、蘿卜等,北上南下,遍布各地。因蔬菜品種空前豐富,曾為戰國秦漢時主要蔬菜的葵藿,已不再有人食用。宋人還發明簡便的軟化法,將豆類栽培為豆芽菜,將韭根培育成韭黃。當時果樹種植亦頗發達,各地水果品種極其繁富,桃、李、杏、梨、柿、棗、櫻桃、山楂、枇杷、楊梅、柑橘、甘蔗、橙、柚、龍眼、荔枝、椰子等,不勝枚舉。自國外傳入的果品,不僅有以前的葡萄、石榴、核桃,還有新引進的甜橙、酸橙、西瓜等。藥材種植也很普遍,各地名園,甚至一般園圃,多有專種藥材的藥寮,獨樂園所蒔之藥,便有草藥、木藥、蔓藥之分。時花卉及觀賞樹木品類更多至千種。僅周師厚《洛陽花木記》一書所載,就有牡丹、芍藥、果子花、刺花、草花、水花、蔓花等,總計536品。宋代園藝學的發達,與當時城市繁榮、植物知識增長、栽培技術提高,及社會生活的需要、文人以花木頤養情性的時尚等,皆有密切關系,其眾多成就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上一篇:《兩宋詞·蔣捷·昭君怨》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張輯·月上瓜州寓《烏夜啼》》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