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水調歌頭①·張孝祥》和龐佑父
和龐佑父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云留。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②。剩喜然犀處③,駭浪與天浮。
憶當年,周與謝④,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勛業故優游。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⑤,渺渺喚人愁。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①水調歌頭,詞牌名。 ②吳鉤,吳地產的寶刀。 ③剩喜,甚喜。然犀處,指采石磯。
④周、謝,周指周瑜,謝指晉朝大敗苻堅的謝玄。 ⑤肥水,即淝水,謝玄在此大敗苻堅。
采石磯戰役中宋軍大勝,捷報傳來,正任撫州知州的張孝祥欣喜欲狂,當即寫了這首《水調歌頭》。
上片高度評價這次戰役,滿懷愛國激情。這次擊敗金兵,把侵略者帶來的污垢塵埃“雪”洗得干干凈凈。朝廷的約束、地方官的責任,致使我未能參加這次令人鼓舞的戰斗。“風”,暗喻朝廷,“云”,暗喻自己有官職在身。誰為這次的勝利譜寫悲壯的頌歌呢?他命令軍士在撫州古城的城樓吹起號角,大張旗鼓地慶祝這次勝利。“湖海平生豪氣”句化用《三國志》評論陳登的話,說明自己平生具有湖海那樣寬闊豪邁的志氣。采石磯打了勝仗,邊塞的形勢改變,作者聽到喜訊興奮地挑亮燈燭,檢查自己的武器,準備和敵人拼搏一場。這三句話充分展現了作者報效祖國的豪情壯志,他磨拳擦掌、嚴陣以待,隨時準備為恢復中原獻身效力。“剩喜然犀處,駭浪與天浮”兩句:采石磯戰斗激烈,場面宏偉,光照妖魔,要干凈利落地把金兵全部消滅。
下片回憶兩位古代英雄,表明恢復之志。周瑜大敗曹操,謝玄大破來自北方的前秦入侵軍隊。他們建功立業的時候,正值年富力強的青壯年時代。當時周瑜剛娶“小喬”為妻,謝玄還是佩帶香囊的少年,他們就從容不迫地創建了不朽的功業,“勛業故優游”句意同蘇軾《念奴嬌》“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不過蘇詞寫的更為形象。這三句表現了詞人對周瑜和謝玄的欽佩與向往。接下來三句由虛入實,轉為今景描繪:當年周瑜戰勝強敵的“赤壁磯”,如今只能看到夕陽西下的殘景;謝玄揮戈的淝水橋邊只剩下破敗的衰草。回憶他們,只能喚起自己遙遠無際的憂愁。結尾二句巧用典故,表達作者恢復中原、報效國家的宏偉志向,與上片“湖海平生豪氣”相呼應,更突出了他的愛國主義思想。
本詞中用典尤為突出,作者將周瑜、謝玄、宗愨、祖逖四人入詞,心系戰情,思古懷今,充分展現了自己強烈的愛國情懷。
●水調歌頭,參見第90頁相關介紹。
●宗愨乘風典故,出自《南史·宗愨傳》:“宗愨少時。叔父炳問其志。愨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南北朝時,有個年青人名叫宗愨,字元干。他從小就跟著父親和叔叔舞劍弄棒,練拳習武,年紀不大,武藝卻十分高強。叔父問他將來長大后干什么?他回答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干一番偉大的事業。”果然,宗愨替國家打了不少勝仗,立下許多戰功,被封為洮陽侯,實現了他少年時的志向。后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李白《行路難》中就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句,表達了自信的人生態度。
●祖逖中流擊楫,出自《晉書·祖逖傳》。祖逖帶著隨同他一起來的幾百鄉親,組成一支隊伍,橫渡長江。船到江心的時候,祖逖拿著船槳,在船舷邊拍打,向大家發誓說:“我祖逖如果不能掃平占領中原的敵人,決不再過這條大江。”他激昂的聲調和豪壯的氣概,使隨行的壯士個個感動,人人激奮。本詞借用此典,表達作者恢復中原、報效國家的宏偉志向。
張詞借周瑜之典,寄托自己對這位英雄的欽佩和向往。而在杜牧筆下,周瑜卻成了被諧謔揶揄的對象。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首詩是作者經過赤壁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時,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懷古詠史之作。
詩篇開頭借一件古物來引發對前朝的慨嘆。那次大戰中折斷的畫戟沉沒在泥沙中尚未銷蝕,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隱約看見歷史的刀光劍影。這赤壁戰役的遺物,不禁引起作者“懷古之幽情”,詩人想到了漢末那個分裂動亂的時代,想到那次戰役中的主要人物。后兩句對這次戰役發表獨到的見解。倘若東風不來,周瑜怎么能借東風火燒曹操八十萬水軍而大獲全勝呢?三國大局不定,想必曹操兩年后建造銅雀臺廣羅天下名姬的時候,東吳美人大喬和小喬可能就深鎖銅雀,春恨無限了。詩人認為,在赤壁戰役中,周瑜用火攻戰勝了數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曹軍,因此他將東風放在赤壁戰役最主要的地位上,從反面落筆: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方便,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歷史形勢將完全改觀。對周瑜的諧謔揶揄,暗示了詩人對曹操的肯定。
詩人即物感興,托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關系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暗指自己胸懷大志不被重用。同樣選擇周瑜這一歷史意象,卻寄托了對曹操的贊揚之意,可謂獨辟蹊徑。
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上一篇:宋詞《木蘭花慢·范成大》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水調歌頭·朱敦儒》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