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樂府 《橫吹曲》 舊題。原作二首,這是第一首,明 “后七子” 首領李攀龍推為唐人七絕壓卷。
“月” 與 “關”,屢見于邊塞詩,并不新鮮。但與 “秦” “漢”結合,便構成新的意象,激起異常豐富的想像與聯想。讀 “秦時明月漢時關”,一幅蒼涼悲壯的歷史畫卷,便以雄關萬道、蜿蜒起伏于崇山峻嶺之間的萬里長城為主線,在明月輝映下徐徐展開,每一道雄關,都有無數將士輪番戍守,望月思家; 都爆發過無數次月夜激戰,將士的安危生死,牽動著多少閨中少婦的心。
這幅歷史畫卷繼續延展,吊古傷今,便發出 “萬里長征人未還”的感嘆。當今的明月仍是秦、漢時代的明月,當今的雄關仍是秦、漢時代的雄關,當今的士卒也像大多數秦、漢時代的士卒那樣離家萬里,久戍邊關,望月思家而不得還家。究其原因,乃在于當今的邊患仍不異于秦、漢時的邊患。那么怎么辦?詩人熟知漢將李廣守邊、匈奴遠避的歷史,便由此轉出三、四兩句,以緬懷良將作結。
“但使 (只要) 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其切盼起用良將、解除邊患之意躍然紙上,其批評將非其人、勞師竭力之意亦躍然紙上。全詩以秦、漢領起,兼包古今,歸結到一點,便是希望結束秦、漢以來“萬里長征人未還” 的歷史悲劇,邊防鞏固,黎庶安寧。
上一篇:杜荀鶴《再經胡城縣》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陳師道《別三子》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