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臨江仙①·侯蒙》登科后孟郊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未遇行藏誰肯信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 才得吹噓身漸穩(wěn),只疑遠赴蟾宮③。雨馀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④。
①臨江仙,詞牌名。 ②行藏(xínɡ cánɡ),指出處或行止。常用以說明人物行止、蹤跡和底細等。 ③赴蟾宮,謂科舉及第。 ④碧霄,指青天。
這首詞,作者表面上是寫風箏,實際上是諷刺封建社會那些往上爬的勢利小人。“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是這些人行徑的生動寫照。
詞的上片寫勢利小人對詞人的譏諷。作者開篇就用揶揄的口吻,諷刺了俗人的可笑之舉,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詞人說自己一直沒有遇上圣明的君主,因此一直沒有做上官,只好過著隱居的生活。但是這種話誰肯信服呢?而今被人把自己的容貌畫到風箏上,才顯現(xiàn)了自己名聲和蹤跡。這樣,自己也可以趁著風勢,借著風力,與風箏一起,飛上高高的天空。“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一語雙關:作者一方面寫自己無端被人嘲弄的無可奈何;另一方面又是對那些苦苦鉆營、千方百計尋找機會往上爬的小人們的辛辣諷刺。
詞的下片作者以風箏來喻人,進一步勾畫出勢利小人的嘴臉。“才得吹噓身漸穩(wěn)”,剛剛得到風吹,在社會上受到了吹捧,獲得了穩(wěn)固的地位之人,就飄飄然起來。“只疑遠赴蟾宮”,他們野心勃勃,還要打算飛到更高的天空。“雨馀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這是小人們得勢后的樣子:他們飛黃騰達,沾沾自喜。從平地向上看,能有幾個人像我這樣上了天呢?作者借自然之景,刻畫出了得勢小人洋洋得意的神態(tài),勾勒出了他們自鳴得意的嘴臉。
綜觀全詞,這是一首政治諷喻詞,內容深刻,形象鮮明,情趣生動。作者將深刻的哲理寓于淺顯明白的語言之中。
●侯蒙(1054~1121),字元功,高密(今屬山東)人,元豐八年(1085),進士及第,崇寧間上疏論十事,遷侍御史,改戶部尚書。大觀四年,除同知樞密院事,進尚書左丞。政和六年,為中書侍郎。次年十月,罷知亳州,徙知東平府,未赴而卒,時年六十八歲,謚文穆。《全宋詞》存其詞一首。
●臨江仙,參見第73頁相關介紹。
●侯蒙年輕時久困于考場,三十一歲才中了舉人,他寫這首詞還有一段故事呢。
侯蒙長得極為難看,屬于那種一時半會兒難以結婚成家的人。他把主要精力都用于鉆研學問方面,對賦詩填詞也頗感興趣,并具有相當深的功底。
侯蒙少年時的聰明才智就被人贊揚,但很不幸,他一連幾次都沒能考取進士,從而遭受到來自外部的各種冷嘲熱諷,使他的內心受到難以形容的煎熬。但侯蒙挺住了,終于在31歲那年,考取了舉人。
那年春天,駘蕩的江風在輕輕地吹拂著垂柳,又是一個放風箏的大好時光。跟大家一樣,因讀書有些倦怠了的侯蒙,就出來把自己手中的風箏放飛。而此時,那些原本極其無聊和淺薄的人竟又團團圍住侯蒙,故意打趣著問他何時才能考取進士。忽然間,不知是誰大喊了聲:“你們快看,王五的風箏畫上了侯秀才那靚麗的尊容呢!”
大家不由一陣哄笑,而侯蒙居然也跟著大家一塊兒笑。同時,他從身邊的一個小伙子手里要來了紙和筆,當場填寫了這首《臨江仙》,并把它贈給在場的人,讓他們同時與之放飛。
大家讀著這首詞,神情嚴肅起來,乃至空氣都快要凝固了。他們再也不敢隨便拿侯蒙逗樂兒,因為他們知道,眼前這個侯秀才可未必就是一個甘于平庸的人!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年春闈考試,侯蒙一舉成名,考取了他多年來夢寐以求的進士。而且尤為令人羨慕的是,不到40歲,他便做到了戶部尚書,為天下讀書人爭了一口奮發(fā)自勵的氣。
古代神話里說月中有蟾蜍,后來詩文中就把蟾宮用作月亮的代稱。泰始年間,晉武帝問郤詵的自我評價,郤詵說:我就像月宮里的一段桂枝,昆侖山上的一塊寶玉。唐代以后,科舉制度盛行,蟾宮折桂便用來比喻考中進士。郭沫若幼年在私塾讀書,先生出了一個上聯(lián):“昨日偷桃鉆狗洞,不知是誰?”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對道:“他年攀桂步蟾宮,必定有我。”侯蒙的《臨江仙》“才得吹噓身漸穩(wěn),只疑遠赴蟾宮”。在這些對子、詩句中,蟾宮成了登科的象征。
封建社會制度下,中舉登科是許多人的夢想,一些有志之士想借此來施展自己的才華與抱負。然而這條路的艱辛與其中的滋味,只有他們感受最深。因而他們登科后,會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四十六歲那年進士及第,滿心的歡喜與得意之情,便化成了這首別具一格的小詩。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今昔對比,喜悅之情可見一斑。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頓與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一提了;今朝金榜題名,郁結的悶氣已如風吹云散,暢快淋漓。孟郊兩次落第,這次高中,就仿佛是從苦海中一下子被超度出來,登上了歡樂的峰頂;眼前天宇高遠,大道空闊,似乎只待他四蹄生風了。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兩句活靈活現(xiàn)地描繪出詩人神采飛揚的得意之態(tài),酣暢淋漓地抒發(fā)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此時的長安,春風輕拂,春花盛開。詩人策馬奔馳于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把長安之花看個夠。在車馬擁擠、游人爭觀的長安道上,怎容他策馬疾馳呢?偌大一個長安,無數(shù)春花,“一日”又怎能“看盡”呢?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詩人的愉悅心情。
在這里,“春風”既是自然界之風,也是皇恩的象征;“得意”既指心情上稱心如意,也指進士及第。詩句的思想藝術容量大,明朗暢達而又別有情韻,因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成為人們喜愛的名句。
侯蒙和孟郊,他們都想借進士之門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志向。這一詞一詩,一個表現(xiàn)高中之前的憤懣之情,一個表現(xiàn)了登科之后的喜悅之態(tài)。
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上一篇:宋詞《一剪梅·李清照》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臨江仙·劉學箕》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