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嘏
曉發梳臨水,寒塘坐見秋。
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
這也是一首傷秋思歸之作,有說為司空曙作的。與《長安秋望》不同的是,它實寫客中秋思,借以抒發綿綿鄉愁。
前二句用的是倒裝句法,說早晨起來臨水梳理頭發,在塘邊看到了寒秋的景色。“寒塘見秋”點明深秋時令,“臨水梳發”暗示旅途勞頓。這種倒裝句法,還可使人意會到:到塘邊梳發,始覺深秋“曉寒”,孤寂、凄清之感、游子思鄉之情油然而生。由梳發而臨水,由臨水而見秋,也很容易令人想到歲月已遲暮,人生也很快將進入遲暮之年。正因為這樣,“寒塘見秋”所觸動的愁思離情就顯得不同尋常了。
第三句果然筆鋒一轉,直攄胸臆: “鄉心正無限”!原來詩人見秋而觸動的寂寞孤單、秋暮人老的感喟,正化作無邊的鄉愁。一個“正”字,下得精妙。這“鄉心”正是“見秋”而觸發;這無限“鄉心”,也因“臨水梳發”而加濃;這一“正”字,無論句轉、意轉,都很自然熨貼,詩人切切思歸的心情也表露得情真意濃。然而,能回去嗎?末句“一雁度南樓”,便將思歸心切而又欲歸不能的悲苦之情,傾注出來。“一雁度南”自與“見秋”關合,它的畫外音是:孤雁一只尚能飛度南樓,我卻長留客地,南歸不得,連雁也不如呵!還值得一提的是,詩人不用“越”、“過”、“飛”,而用“度”字,似有一種沉重之感,詩人的深沉感慨、惆悵之情,溢于言表。
這首五絕,前二句句法倒裝,意蘊深婉,第三句雖為直言,卻調響驚心,末句以景作結,綰合全篇,一句一轉,有起伏、有波瀾,僅二十個字,把客子傷秋思鄉之情表現得露而不直,情景交融,在同類題材的詩作中,別具一格。
上一篇:《寄李儋元錫·韋應物》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寒食·韓翃》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