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顥《七言詩·秋月》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程 顥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里,白云紅葉兩悠悠。
【原詩今譯】
清清的小溪淌過蒼翠碧綠的山頭,
澄凈明亮啊,秋天的長空和水流。
這兒和喧囂人世相隔得實在遼遠,
看白云和紅葉,都在悠悠地飄動。
【鑒賞提示】
這是一首通過描寫秋天明月抒發(fā)閑淡超脫情趣的詩。面對秋月,詩人沒有直接去描寫它,而是采用烘云托月的手法,從側(cè)面,從月光籠罩下的山中景色來寫月的明凈朗徹。讀完全詩,雖不見一字提“月”,但人們又覺得分明看見了一輪清輝朗照、一塵不染的明月。
詩一開始,就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動人的秋山明月圖:清澈透明的一脈溪流從碧綠的山上汩汩流下, 那琤琤的水流聲,使周圍顯得更加清幽靜謐。山的青翠、水的碧綠在無月的夜晚本是看不大清楚的,但正是因為它被籠罩在一輪皎皎明月的清輝之中,才讓人看得如此分明。遠遠望去,皓月輝映下的清秋長空是那么高遠明凈,它倒映在山腳下那清瑩的溪水中,只見水天一色,交相輝映,一派玉宇無塵、澄凈明徹的景象。置身在這清幽絕俗的山青水碧之境,不免使詩人感到恬適飄逸、塵慮皆空。正是在這兩句極寫澄凈空明境界的基礎(chǔ)上,作者筆鋒一轉(zhuǎn),瀉出正題:“隔斷紅塵三十里,白云紅葉兩悠悠。”在中國古典文學(xué)作品中,描寫秋月秋景的作品不在少數(shù)。但是,在大多數(shù)詩人筆下,秋天是一片凄涼蕭殺的景象,他們見到草木搖落便悲哀嘆息,看到一輪圓月又不免對月傷懷。而在此詩作者的筆下,秋山、秋水,還有這秋月,是如此明凈澄澈,呈現(xiàn)出一種高遠閑逸的情調(diào),這在作者看來,皆是因為它們“隔斷紅塵三十里”。在這沒有塵世紛擾和喧鬧的地方,白云舒卷自如,無牽無掛,是那么逍遙愜意;紅葉隨風飄蕩,無憂無慮,是那么自由自在。在這里,詩人選擇高潔的白云和純凈的紅葉入詩,本身已經(jīng)傳達出一種格調(diào)清逸的情趣,但詩人似嫌不夠,又著一韻味深長的疊音詞“悠悠”,將白云、紅葉人格化,這就更顯得意趣橫生,人們通過白云、紅葉的形象似乎看到了詩人那種閑靜淡泊的胸懷和飄逸灑脫的神態(tài)。這里的“兩”字也很有趣,表面上看是指白云和紅葉,實際上也暗指人和這美好的大自然。詩人用白云和紅葉構(gòu)成的畫面明朗而有深意,雋永而不晦澀。
程顥是程朱理學(xué)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程朱理學(xué)提出 “存天理、滅人欲”的唯心主義哲學(xué)觀點,并指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首詩在某種程度上正是這種思想觀點的流露,表現(xiàn)出一種禪宗的空寂之旨。
明代胡應(yīng)麟在《詩藪》中說:“程邵(邵雍)好談理,而為理縛,理障也。”這是說程顥的詩只有干巴巴的“理”,而沒有“趣”。其實,這也只不過是大概而論,并不盡然。在《秋月》這首詩中,作者以凝練明凈的筆墨,描繪出了富有情趣的景物形象,寓理于景,情景交融,表現(xiàn)出了較高的美學(xué)追求。雖然此詩的思想和情調(diào)不可取,但在藝術(shù)上是值得借鑒的。
上一篇:薛瑩《五言詩·秋日湖上》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李白《五言詩·秋浦歌(其十五)》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