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原文、賞析、鑒賞
位于三祖寺西側(cè)山谷間,有石牛古洞,舊“潛陽十景”之一。這里崖頭前傾,崖壁內(nèi)凹,青山傍圍,松竹交蔽。青牛石面洞而臥,石牛溪從石旁緩緩流過。就在這一段河谷東面崖壁上和谷底間,集鐫著唐宋以來的摩崖石刻270余處,其中字跡可辨的有240余處,為安徽省內(nèi)所罕見。其中,標(biāo)有年代的有150余處。年代最早的石刻是唐貞元元年(公元785年),年代最晚的是民國丁亥(1947年,跨歷7代,1160余年。同一年內(nèi)石刻最多的有5處,年號內(nèi)石刻最多的是北宋熙寧,僅8年時間就有石刻17處。人刻最多的是明代周汝篪。這些題刻,詩、詞、文、題、記各類文體俱佳,正、行、草、隸、篆五體書法皆全,是研究古代人物活動和書法藝術(shù)的難得的寶貴資料,其中以唐呂渭、季翱、李德修、宋王安石、黃庭堅、李公麟、張同之等題刻最為珍貴。198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自天柱山開放以來,四海游人紛紛沓至,“貪看古刻石,興濃幾忘歸”。
〔古詩文賞析〕 山谷流泉 宋·王安石
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而傍圍。
欲窮源而不得,竟悵望以空歸。
王安石皇佑年間曾任舒州通判。在職三年里多次來到這里。至今,山谷流泉的石壁上還留有他的兩幅題詩。
《山谷流泉》這首六言絕句,僅有四句卻兩層意境。一、二句是贊頌山谷流泉的優(yōu)美勝境;三、四句是作者愛泉之心的強(qiáng)烈表露。
一、二句對仗工整。泠泠,指聲音清越。流泉自“北出”,泠泠若擊玉敲罄,如此悅耳,累累如貫珠不絕,卻真是賞心。作者在首句扣住“泠泠”二聲。靡靡,遲緩貌,這里指山勢低緩。山翠嶺黛,松竹夾倚,昂藏隱天,緩緩地“傍圍”流泉。作者著筆山谷的態(tài)勢,雖然沒點(diǎn)潤山色,讀后卻覺山青林茂的靜態(tài)美躍然紙上。
三、四句作者用“不得”、“悵望”、“空歸”的反襯手法,表現(xiàn)內(nèi)心愛的深切。正因為愛的深才會“窮源”,怎么找也“不得”。既是寫山谷的深幽,又是寫泉源的詭秘。這就更加激發(fā)了作者對山谷的愛。這么絕妙神迷的流泉,卻“窮源”“不得”,“悵望”理在情中,達(dá)到了反襯的效果。“空歸”即流連忘歸。臨覽如此勝境,誰也不愿空歸,其實(shí)也不會空歸,只能是忘歸。
這不單是首紀(jì)勝絕句,也是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一幅精美的山水畫,同時也是一篇絕妙的山谷流泉的游記。
(鄭博文 張王根)
〔現(xiàn)代散文〕 進(jìn)入谷口,右側(cè)合谷為澗,群山旁圍,這就是有名的石牛溪。因溪上有一巨石,伏如臥牛而得名。這條溪澗長約五華里,澗內(nèi)到處是泉眼,清泉從石隙中、洞壑內(nèi)、崖壁上噴涌灑射,晶瑩奪目。溪內(nèi)怪石雜陳,在迷瀠的水霧中時隱時現(xiàn),忽沉忽浮,仿佛在追逐嬉戲。泉水擊石,潺潺泠泠,有聲有色,詩意盎然。溪兩旁的崖壁上,刻滿了歷代詩人的題詩和題字,故人們又稱之為“詩溪”。
溪的上首有一“青蓮詩崖”,相傳為李白題詠之處。宋元符年間,蘇軾任舒州節(jié)度副使時,在詩崖上題詩云:“先生仙去幾經(jīng)年,流水青山不改遷。拂拭懸崖觀古字,塵心病眼兩醒然。”以憑吊李白,現(xiàn)手跡清晰,尚可摩拓。
宋代王安石、黃庭堅等著名詩人,也在這里留下題詩和手跡。皇佑三年(1051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曾攜詩友幕僚,來此聽泉飲酒,在石壁上題詩云:“泠泠水而北去,山靡靡以傍圍。窮欲源而不得,競悵望以空歸。”后來,黃庭堅步王安石原韻,亦題詩云:“水無心而宛轉(zhuǎn),山有色而旁圍。窮幽深而不盡,坐石上以忘懷。”黃庭堅在谷口山谷寺讀書,自號“山谷道人”,故后來人們又稱他為黃山谷。臥牛石對面,有一石洞,幽深如巢,他在《書石牛溪大石上》一詩中,形容這里是“郁郁窈窈天宮宅”。他同時代的著名畫家李公麟還在洞內(nèi)畫了一幅《山谷坐石牛圖》,黃山谷自題詩于上:“青牛駕我山谷道”。后人為了紀(jì)念黃山谷和李公麟,把“石牛古洞”列為“天柱十景”之一。
(常秀峰 何 慶 善沈暉)
〔民間文學(xué)〕 山谷流泉有個美麗的別稱,叫“酒泉”。
傳說很久以前,野寨(即谷口)有一對年老夫婦,一年到頭在大路旁邊賣山谷流泉茶。老漢忠厚善良,來飲茶的人不論有錢無錢都熱情招待,老漢的美德,傳遍了百里山鄉(xiāng),最后傳到了神仙韓湘子的耳朵里。
有一天,韓湘子化裝成一個叫花子,來到老漢的茶棚。還未坐定,老漢便沏了 一杯熱茶放到他的面前。韓湘子喝一杯,老漢倒一杯,喝得緊,老漢倒得緊。最后,連韓湘子自己也數(shù)不清到底喝了多少杯。喝足了茶,韓湘子仍不離去,老漢以為他餓了,就上前說道:“客官,你是不是餓了?”韓湘子說:“老人家,我已經(jīng)三天沒吃飯了。”老漢連忙打發(fā)老伴燒飯,不一會酒飯端了上來。韓湘子一面吃,一面說:“飯菜都不錯,只是酒太差了!”老漢抱歉道:“老漢賣茶收入甚微,買不起好酒,況且這野寨街上,也沒有什么好酒,這酒就是最好的了,請客官包涵。”韓湘子聽罷,從腰間解下一個葫蘆,說:“老人家,煩你到山谷流泉給我取一葫蘆泉水來。”不一會,泉水取來了。韓湘子上下左右搖了幾下,把葫蘆遞給老漢說:“你嘗嘗這泉水如何?”老漢嘗了嘗,酒香撲鼻,比上等美酒還要好,不禁愣住了。韓湘子悄悄地告訴老漢說:“這是只寶葫蘆,能裝十斤酒,你每天早晨到山谷流泉裝十次泉水來,回來南來北往的人不僅能喝到清涼甘美的天柱山泉水,還能喝到天柱山的美酒了。”說罷揚(yáng)長而去。
從此,老漢一面賣茶,一面賣酒,漸漸發(fā)起財來。他總想給人們多施舍一點(diǎn),無奈貪心的老伴說什么也不肯。她背著老漢,蓋起了一座大酒店,當(dāng)起了老板娘,還準(zhǔn)備養(yǎng)一群豬,再開個大肉店。總之,她發(fā)誓要成為野寨街上最大的財主。
一天,韓湘子又化裝成一個和尚來到老漢的酒店,坐了半天無人問津。這時,旁邊有幾個好心人對他說:“你不用坐了,今天的老漢不是過去的那個老人了,他如今成了財主了,沒有錢誰也喝不上他的好酒。”正在后院喂豬的老板娘聽了,接過話說道:“每天一百斤酒賣不了幾個錢,如今連喂豬的糟還沒有呢!”韓湘子一聽,感慨萬千,大聲念道:“阿彌陀佛!天高不為高,人心最為高。泉水當(dāng)酒賣,還說豬無糟”。說罷,口念咒語,一道閃電劃過,屋里那只寶葫蘆又飛回他的手中,遂掛在腰間,揚(yáng)長而去。老漢的酒店逐漸破敗,但山谷流泉卻因此落得個“酒泉”的美名。
(陸萍 整理)
上一篇:詠《宜賓·屏山八仙山大佛·丹霞洞》詩詞散文賞析
下一篇:詠《巢湖·巢湖仙人洞》詩詞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