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駕《七言詩·春晴》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王 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原詩今譯】
剛才見到鮮黃的花蕊是在下雨之前,
雨后只留下葉子,花兒全部被摧殘。
此時,蜜蜂和蝴蝶都紛紛飛過墻去,
倒疑心那左鄰右舍,有著春色無邊。
【鑒賞提示】
這是一首抒發戀春和惜春之情的小詩。
“雨前初見花間蕊”,詩起句用暗筆點染出了一幅春意正濃的圖畫。詩人沒有用更多的筆墨,但是通過“雨前”“花間蕊”這樣幾個簡單的詞語,我們卻不難想象那群芳吐艷,鶯啼燕囀的浪漫春色。不止于此,我們還可以通過“花間蕊”想象得出詩人漫步園中賞花時是懷著欣喜的心情近前細看,而不是遠望。詩人的這一舉動充分表現出詩人對明媚春色的無比喜愛之情。詩人從細處落筆,卻又顯示出了大的環境,真可謂“一以當十”。
“雨后全無葉底花”,次句淡淡一筆,就把詩人剛剛看到的花團錦簇般的爛漫春光一覽無余。一場無情的風雨襲擊了剛剛綻苞怒放的花朵,藏在綠葉底下的花也沒能幸免于難。殘紅去盡,滿園的春色沒有了,只剩下了綠沉沉的樹蔭。
面對落花,傷春悲春是許多詩人常常抒寫的主題。歐陽修的“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蝶戀花》),李煜的“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就表現出了一種留春無術而又無可奈何,悲不自勝的愁緒。難得的是此詩作者沒有承襲前人傷春的舊調,在后兩句中宕開一層,表現出了別一番情趣。“蜂蝶紛紛過墻去”,這一句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態寫得活靈活現。詩人雨后來到園中,只見百花凋零、芳菲落盡,不免生出無限的留戀和惋惜之情。但當看到匆匆趕來的蜂蝶又匆匆越過院墻向鄰家飛去時,作者偏又說: “卻疑春色在鄰家”。這一句節外生枝,出人意表,像是癡語,看似無理,但細讀卻饒有趣味。詩人明明在惋惜,卻偏不直說,而只說春色大概是到鄰家去了。這種騰挪跌宕的寫法能使語意翻進一層,越發顯出詩人對春的愛戀和惋惜。
古人作詩常有癡語,如蘇軾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海棠》),語癡而情真。“卻疑春色在鄰家”也是如此。如果詩人沒有對春的真摯愛戀之情是不會把春寫得如此可愛、富有情趣的。
李漁在《窺詞管見》中說:“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實句句是情,字字關情者。”這首詩在表現手法上正是如此。作者滿懷愛春、惜春之情,卻不直說。在似乎是純客觀的、不動聲色的述寫中,蘊含著詩人對春的深切摯愛之情。另外,語言明白如話,立意新奇,遣詞巧妙,用戲語表現雅趣,這些也是這首小詩的特點。
上一篇:孟浩然《五言詩·春曉》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曹豳《七言詩·春暮》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