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七言詩·新秋》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杜 甫
火云猶未斂奇峰,欹枕初驚一葉風。
幾處園林蕭瑟里,誰家砧杵寂寥中。
蟬聲斷續悲殘月,螢焰高低照暮空。
賦就金門期再獻,夜深搔首嘆飛蓬。
【原詩今譯】
向晚時候,火云般的落霞尚未歸岫,
我欹枕驚看,落葉帶來新秋的涼風。
幾處園林在在都是蕭蕭瑟瑟的景象,
寂靜的黃昏,飄來了誰家的搗衣聲。
聽吟蟬,在殘月下斷斷續續地悲鳴,
看螢火,忽高忽低,在暮空中飛動。
我多次做好經世的文章,期獻朝廷,
夜深了搔著疏發,嘆那飄蓬的人生。
【鑒賞提示】
詩題的“新秋”,猶云初秋,全詩大部分內容即寫詩人對秋意乍臨的感受。詩題和全詩內容綰合很緊,是本詩章法上的一個特點。
首聯第一句寫季節變換的細微和難以覺察。“火云”指夏日炎云,盛夏的威力似還沒有過去,向暮時分,云峰仍在變幻著各種形態。第二句寫秋天畢竟臨至,倚枕橫臥,突然感到一股略帶涼意的風,而且伴隨著有一片木葉落下。所謂“一葉落而知天下秋”,詩人敏感地覺察出秋天到來了。“初驚一葉風”與杜甫“一片花飛減卻春”(《曲江二首》)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因為畢竟是新秋,所以不是“無邊落木蕭蕭下”(杜甫《登高》句),詩人把握物象、遣詞造句是堪稱準確的。
首聯總寫新秋臨至,頷聯、頸聯四句則分別從四個方面細寫新秋。“幾處園林蕭瑟里”句所見。“幾處園林”是“園林幾處”的倒裝,因為是新秋,所以園林中不是處處蕭瑟,而僅僅是“幾處”:或是一處木葉泛舟,或是一處蘭草黃萎……等等。“誰家砧杵寂寥中”句寫所聞。同樣的原因,“誰家”便與家家不同,若是深秋,便是 “萬戶搗衣聲” (李白 《子夜吳歌》),便是“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興》),砧杵之聲響成一片,詩人便不好發問“誰家”了。“蟬聲斷續悲殘月”句再寫所聞。蟬鳴于盛暑,入秋則鳴聲轉哀,故曰“斷續”,又其聲凄切,故曰“悲”。“螢焰高低照暮空”句再寫所見。俗云“腐草化螢”,入秋則螢始見。“高低”二字描摹螢飛之狀可謂工細。
以上三聯皆承題寫“新秋”,至此題意已經寫足。
末聯轉入抒情。節候更改,必然引起詩人遲暮之感,所以此處一作轉折,并不突兀。詩人壯志未泯,仍想有所作為,但其奈首如飛蓬何?金門即金馬門,漢代宮門名,此處代指朝廷。詩人年歲遲暮,頭發稀疏,難以梳理,如飛蓬狀,故云。
此詩不見于杜甫集中,《全唐詩》亦未收此詩。所能見到的幾種《千家詩》版本俱有此詩,標明為杜甫作。《千家詩》版本系統與杜甫集的流傳不屬于一個系統,究竟是杜甫佚詩或是他人之作混入,不可考知。但此詩章法周密,體物細致,遣詞相當準確,以及末聯的感慨,都頗似杜甫七律的一貫作風。唯有頸聯“殘月”與“暮空’的對仗,似有可疵議處。“殘月”是后半夜所見,而“暮空”顯然指夜幕初降之時。
上一篇:歐陽修《七言詩·戲答元珍》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陸游《七言詩·新竹》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