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魏風·伐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①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②不狩不獵,
胡瞻爾庭有縣貆兮?③彼君子兮,不素餐兮!④
坎坎伐輻兮,⑤置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⑥不狩不獵,
胡瞻爾庭有縣特兮?⑦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⑧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⑨不狩不獵,
胡瞻爾庭有縣鶉兮?⑩彼君子兮,不素飧兮!(11)
【注釋】 ①坎坎:伐木的聲音。檀:樹名。干:岸。漣:水面波紋。猗:語氣助詞,如“啊”。②稼:耕種。穡(se 嗇):收割。胡:何也。禾:泛指糧食作物。廛(chan 纏):通“纏”,即束、捆。三百廛即三百捆。這里三百是言其多,非實數。下文亦同。③狩:冬天打獵曰狩。瞻:望見。縣:通“懸”,掛。貆(huan 環):獸名,即豬獾。④素餐:白吃。此句為反語諷刺。大意是:那些大人老爺們是不白吃飯的啊! ⑤輻(fu):同上章“伐檀”、下章“伐輪”互文見義,指砍下檀樹做車輻、車輪。輻,車輪當中的直木。⑥億:借作“繶”,即捆。⑦特:三歲之獸曰特。這里泛指大野獸。⑧(chun 唇):河邊。淪:小的波紋。⑨囷(kun 捆):通“稛”,即捆。⑩鶉:鵪鶉,鳥名。(11)飧(sun 孫):熟食,指吃飯。
【譯文】 坎坎——坎坎——伐檀喲!伐檀,哎嘿喲——哎嘿喲——抬到河岸。清清的河水,激起千萬條波瀾。那些不種莊稼的人,為什么糧食堆成了山?那些不狩獵的人,為什么高宅大院前卻掛著豬獾?你們是君子啊,你們不可白吃飯。坎坎——坎坎——伐檀喲!伐檀,哎嘿喲——哎嘿喲——抬到河邊。清清的河水,激起萬千條波瀾。那些不種莊稼的人,為什么得到那么多的莊稼?那些不狩獵的人,為什么庭前掛滿著野獸?你們是君子啊,你們不可白吃飯。坎坎——坎坎——砍下木材制車輪,哎嘿喲——哎嘿喲——抬到水邊去。清清的河水,蕩起了千萬條波紋。春時不播種,秋時不收割,為什么家中的糧食一囤囤?寒冷的嚴冬呀!你們不去打獵,為什么高宅大院前卻掛著排排鵪鶉?你們這些正人君子呀,你們不是白吃飯的人。
(王 洪譯)
【集評】 《毛詩序》:“《伐檀》,刺貪也。在位貪鄙,無功而受祿,君子不得進仕途。”(《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卷五)
唐·孔穎達:“在位貪鄙者,經三章皆次四句是也。君子不得進仕者,首章三句是也。經序倒者,序見由在位貪鄙令君子不得仕,如其次以述之。經先言君子不仕,乃責在位之貪鄙,故章卒二句皆言君子不素飧,以責小人之貪,是始終相結也。此言在位則刺臣,明是君貪而臣效之,雖責臣,亦所以刺君也。”(《毛詩正義》卷五)
宋·朱熹:“詩人言有人于此,用力伐檀,將以為車而行陸也。今乃置之河干,則河水清漣而無所用,雖欲自食其力而不可得矣。然其志則自以為不耕則不可以得樂,不獵則不可以得獸,是以甘心窮餓而不悔也。詩人述其事而嘆之,以為是真能不空食者。后世若徐稚之流,非其力不食,其歷志蓋如此。”(《詩集傳》卷五)
清·姚際恒:“此詩美君子之不素餐。‘不稼’四句只是借小人以形君子,亦借君子以罵小人,乃反襯‘不素餐’之義耳。末二句始露其旨,若以為‘刺貪’,失之矣。”(《詩經通論》卷六)
清·方玉潤:“傷君子不見用于時,而又恥受無功祿也。”“此必魏廷貪婪充位比比皆是,間有一二賢人君子,清操自矢者,眾共排之,俾居閑散無為之地。彼君子者,又恥無功受祿,將有志而他適,則國事愈不可問。故詩人傷之,作此以刺時。”(《詩經原始》卷六)
近·聞一多:“(《伐檀》)刺不勞而獲者也。”(《風詩類鈔》,見《聞一多全集》,三聯書店,1982年版)
今·余冠英:“這詩反映被剝削者對剝削者的不滿。每章一、二句寫勞動者伐木。第四句以下寫伐木者對于不勞而食的君子的冷嘲熱罵。”(《詩經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
今·陳子展:“《伐檀》,伐木者之歌。此亦《韓說》‘勞者歌其事’之一例。伐木者詩人刺貪、刺剝削階級之君子。非自稱君子,更非美彼君子不素餐也。……其意在美從事稼穡狩獵、自食其力之勞動人民為不素餐者,而刺彼不稼不穡、不狩不獵、尸位素餐之君子。詩每章末二句,點明‘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此畫龍點睛之筆,此諷刺之冷語,此正言實反之微詞也。”(《詩經直解》,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
【總案】 這是一首揭露和諷刺統治者不勞而獲的詩。像《國風》中大部分民歌一樣,詩人以平凡的勞動場景起興:河畔水邊,檀樹林里,一群群奴隸在緊張地伐木,繁重的工作使他們想起不稼不穡,卻能坐享其成的奴隸主,想起自己歷盡辛苦,卻仍然衣不裹體、食不飽腹的貧寒生活,憤怒和不平涌上心頭,只有以歌代罵,一吐為快。值得稱道的是,這種情緒的表達不是憑借一般的陳述句和感嘆語,而是組合一系列反詰排句來層層強化,這使全詩感情充沛、格調高昂,具有一種飛揚奔騰的氣勢。末尾“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兩句,畫龍點睛,昭明題意,字面看來,平和不露聲色,但配合前文一讀,則諷刺與嘲弄力透紙背,激越與委婉妙合無垠,既使詩情顯出波瀾,也營造出雄渾的意境,在針砭時事方面,起到振聾發聵的作用。除了抒情的剛柔并濟,曲折蘊藉,詩人還巧妙地運用重吟迭唱的方式,增強感情的深度,宣泄心中的無比憤懣,坎坎伐檀的艱苦辛勞,不稼不穡卻稻谷滿倉的巨大反差,“君子不素餐”的諷刺唱嘆,這些同情同景的一再點染,反復詠唱,將感情的潮水一浪推過一浪,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憤激的情緒,鏗鏘的音調,與洋溢全詩的諷刺意味融匯貫通,共同構成《伐檀》奔放剛健而又辛辣灼烈的藝術風格,是《詩經》中虎虎有生氣之作。
(馬曉蕓)
上一篇:詩經《國風·豳風·伐柯》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雅·大雅·生民之什·鳧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