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水龍吟》
小樓連遠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①朱簾半卷,單衣初試,清明時候。②破暖輕風,弄晴微雨,欲無還有。③賣花聲過盡、斜陽院落,紅成陣,飛鴛甃。④ 玉佩丁東別后,悵佳期、參差難又。⑤名韁利鎖,天還知道,和天也瘦。⑥花下重門,柳邊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當時皓月, 向人依舊。
【注釋】 ①繡轂雕鞍:形容車馬之華貴,此句借指貴家公子之遠去。據(jù)宋·楊萬里《誠齋詩話》載,東坡見此二句,笑曰:“又連遠,又橫空,又繡轂,又雕鞍,又驟,也勞攘。” ②朱簾:黃儀校本作“珠簾”。③弄晴:謂微雨欲無還有,似花作弄晴天。④賣花聲: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季春萬花爛熳,……賣花者以馬頭竹籃鋪排,歌叫三聲,清奇可聽。” 鴛甃:“謂用對稱之磚瓦砌成的井壁。《易·井》:“井甃,無咎。”此指井臺。⑤玉佩句:宋·曾季貍《艇齋詩話》:“少游詞‘小樓連苑橫空’,為都下一妓樓名琬字東玉,詞中欲藏‘樓琬’二字。”據(jù)此,則此句亦藏“東玉”二字。參差:猶蹉跎。唐·薛能《下第后春日長安寓居》:“隔年空仰望,臨時又參差。” ⑥名韁利鎖:宋·柳永《夏云峰》:“向此免、名韁利鎖,虛費光陰。” 和天也瘦: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天若有情天亦老。”為此句所本。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一:“和,猶連也。……言連天亦不免當此苦況而消瘦,何況于人也。”
【譯文】 從高入云霄的小樓遠遠地向下窺視,一輛裝飾華美的馬車去得多么急驟。我半卷珠簾,初試單衣,正逢這春色撩人的清明時候。輕輕吹拂的東南風沖破春寒,帶來溫暖;欲無還有的毛毛細雨,似向晴天挑逗。清脆的賣花聲漸漸過盡,斜陽照著深深庭院,落紅成陣,在井臺上旋轉(zhuǎn),飛走。丁東作響的玉佩從此分手,重逢的機緣總是一再辜負。唉!可惱的名韁利鎖,老天爺若還知道,也會跟著我一起消瘦。想起那花枝掩映的重門,柳絲籠罩的深巷,真叫人不堪回首! (小樓內(nèi)人兒不見)唯有多情的明月,還象從前一樣,照著我聽殘更漏。
【集評】 宋·俞文豹:“東坡問少游別后有何作,少游舉‘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坡曰:‘十三個字只說得一個人騎馬樓前過。’文豹亦謂公《次沈立之韻》:‘試問別來愁幾許?春江萬斛若為情。’十四字只是少游‘愁如海’三字耳。作文亦如此。”(《吹劍三錄》)
宋·張炎:“大詞之料,可以斂為小詞;小詞之料,不可展為大詞。若為大詞,必是一句之意引而為兩三句;或引他意入來,捏合成章,必無一唱三嘆。如少游《水龍吟》云:‘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猶且不免為東坡見誚。”(《詞源》卷下)
明·楊慎: “首句與換頭一句,俱隱妓名 ‘樓東玉’三字,甚巧。○‘天還知道,和天也瘦’二句,情極之語,纖軟特甚。”(《楊批草堂詩余》)
又:“填詞平仄及斷句皆定數(shù),而詞人語意所到,時有參差。如秦少游《水龍吟》前段歇拍句云:‘紅成陣,飛鴛甃。’換頭落句云:‘念多情,但有當時皎月,照人依舊。’以詞意言,‘當時皎月’作一句,‘照人依舊’作一句。以詞調(diào)拍眼,‘但有當時’作一拍,‘皎月照’作一拍,‘人依舊’作一拍,是也。”(《詞品》卷一)
明·王世貞:“詞內(nèi)‘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又‘天還知道,和天也瘦’、‘莫道不銷魂,人比黃花瘦’,三‘瘦’字俱妙。”(《弇州山人詞評》)
明·李攀龍:“眉批:輕風微雨,寫出暮春景色。有見月而不見人之憾。問天天不知。○評:按景綴情,最有余味,謂筆能開花,信然。”(《草堂詩余雋》卷二)
明·沈際飛:“天地瘦起來,安得生致?少游自抉其心。”(《草堂詩余》正集卷五)
清·沈詳龍:“詞當意馀于辭,不可辭馀于意。東坡謂少游‘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二句,只說得車馬樓下過耳,以其辭馀于意也。若意馀于辭,如東坡‘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用張建封事……皆為玉田所稱,蓋辭簡而馀意悠然不盡也。”(《論詞隨筆》)
清·郭麐:“‘小樓連苑橫空’,無名字之夢也,有頭無尾,雖游戲筆墨,亦自有天然妙合之趣。”(《靈芬館詞話》卷二)
清·陳廷焯: ‘前后闋起處,醒。‘樓東玉’三字,稍病纖巧。”(《詞則·閑情集》卷一)
近代·王國維:“詞中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語花》之‘桂華流瓦’,境界極妙,惜以‘桂華’二字代‘月’耳。……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則語不妙也。蓋語妙則不必代,意足則不暇代,此少游之‘小樓連苑,繡轂雕鞍’,所以為東坡所譏也。”(《人間詞話》)
近代·俞陛云:“原題但言‘贈妓’。《高齋詩話》曰:‘少游在蔡州,與營妓婁婉字東玉者甚密,贈之詞云“小樓連苑橫空”’。此詞上闋‘破暖輕風’七句,雖純以輕婉之筆寫春景;而觀其下闋,則花香簾影中,有傷春人在也。”(《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總案】 此詞寫離別相思,上闋從女方落筆,一腔哀怨,盡寓景中;下闋轉(zhuǎn)寫男方,語直而紆,情篤而婉。“花下”二句,與起首“小樓”相映射,綰合兩地,針線縝密。歇拍雖寫詞人之孤獨,然與小晏《臨江仙》之“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同其況味。案少游于元佑五年(1090)由蔡州教授遷太學博士,前人謂此詞系贈蔡州營妓婁琬,蓋作于此后不久也。至于東坡云‘十三個字只寫一個人騎馬樓前過”,后人嘗有異議,聞吳世昌云此中尚有車有馬,余更為益之云,尚有小樓內(nèi)向下窺視之女主人耳。
上一篇: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朱敦儒《水龍吟》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