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雅小雅鴻雁之什·沔水》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沔波流水,朝宗于海。①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嗟我兄弟,邦人諸友。莫肯念亂,誰無父母?③
沔彼流水,其流湯湯。鴥彼飛隼,載飛載揚。
念彼不跡,載起載行。④心之憂矣,不可躬忘。⑤
鴥彼飛隼,率彼中陵。⑥民之訛言,寧莫之懲?⑦
我友敬矣,讒言其興。⑧
【注釋】 ①沔(mian 免):水流滿的樣子。朝宗:本指諸侯朝見天子。這里比喻百川歸海。《尚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②鴥 (yu玉):鳥疾飛的樣子。隼(sun 損):一種鷹類的猛禽。載:動詞詞頭。③念:止息,制止。④跡:循道而行。⑤躬(mi 米):止息,消除。⑥率:沿,循。中陵:陵中,山陵之中。⑦訛言:謠言,詐偽不實之言。寧:難道。莫:沒有人。之止:即“止之”,制止它。⑧敬:警惕,儆戒。興:興起。
【譯文】 漫漫的河水奔流向東,匯合到那大海中。振翅疾飛的那只隼鷹,飛一飛啊停一停。可嘆我的那些兄弟,還有我的朋友鄉鄰,沒有人來制止禍亂,誰沒有父母雙親? 漲滿的川流一望茫茫,奔騰流淌浩浩蕩蕩。振翅疾飛的那只隼鷹,時而低飛時而高翔。憂慮壞人不遵正道,坐也不安行也惆悵。我心憂煩愁思無限,憂煩愁思久久不忘! 振翅疾飛的那只隼鷹,上下翱翔在丘陵之中。百姓之間流傳謠言,難道沒人能批評澄清?戒我好友小心提防,讒言四起太盛行!
【集評】 清·牛運震:“(一章)‘朝宗于海’,有所歸也;‘載飛載止’,無定止也。雙興最飄宕。末句詰得骨痛。鐘氏曰:‘誰無父母’四字問得意苦語微,可思可涕。紆緩敘來,只結尾一問便慘急異常。”“‘不跡’二字渾厚得妙。”“(三章)截去‘流水’一層,變調。‘率彼中陵’,興意亦變。鐘氏曰: ‘敬字,深此念亂之實也。’結處平心責己,即《綠衣》‘我思古人,俾無訧兮’之旨,莊謹篤厚,真學道人語。”“慘凄離亂,沉敘深遠。一部《離騷》神理在內。一篇憂傷念亂之旨,卻自歸于忠厚,此變雅之不失為正也。”(《詩志》卷三)近·吳闿生: “舊評云:暮鼓晨鐘,發人深省。又云:纏綿愷惻。”(《詩義會通》卷二)
【總案】 這首詩的主旨,《毛傳》小序說是“規宣王”的,朱熹則認為是“憂亂之詩”。姚際恒《詩經通論》認為毛氏之說只因詩中有“讒言其興”的句子。今天看來,這不能成為“規宣王”的根據。
從內容看,這首詩確是憂亂畏讒,其作者當是一個貴族,至于具體年代則已無法確考。詩以流水和飛鷹起興,反襯自己的情緒既無歸宿又不自由。而在謠言四起、社會動蕩不安的環境中,自己周圍的人們卻都沒有認真地覺察警惕即將到來的災難,更讓詩人痛苦不已。“誰無父母”一句,從家庭幸福難有保障的角度指出了社會不安的危險性,很容易激發人們的同情和對危險局勢的警惕。
詩的末章比前兩章少了用流水起興的兩句。對此朱熹認為有脫文,牛運震則以為是“變調”,孰是孰非,均無確證,這里只好存疑了。
上一篇:詩經《雅·大雅·蕩之什·江漢》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雅·大雅·生民之什·泂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