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雅大雅蕩之什·江漢》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江漢浮浮,武夫滔滔。①匪安匪游,淮夷來求。②
既出我車,既設我旟。③匪安匪舒,淮夷來鋪。④
江漢湯湯,武夫洸洸。⑤經營四方,告成于王。⑥
四方既平,王國庶定。⑦時靡有爭,王心載寧。⑧
江漢之滸,王命召虎:⑨式辟四方,徹我疆土。⑩
匪疚匪棘,王國來極。(11)于疆于理,至于南海。(12)
王命召虎:來旬來宣。(13)文武受命,召公維翰。(14)
無曰予小子,召公是似。(15)肇敏戎公,用錫爾祉。(16)
厘爾圭瓚,秬鬯一卣。(17)告于文人,錫山土田。(18)
于周受命,自召祖命。(19)虎拜稽首:天子萬年!(20)
虎拜稽首,對揚王休。(21)作召公考:天子萬壽!(22)
明明天子,令聞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國。(23)
【注釋】 ①江:長江。漢:漢水。這兩句當作“江漢滔滔,武夫浮浮”。《風俗通》引作“江漢陶陶”,《魯詩》亦同。滔滔:水勢浩大的樣子。(依陳奐《詩毛氏傳疏》、王引之《經義述聞》說)武夫:指出征淮夷的將士。浮浮:眾多強盛的樣子。②匪:非。淮夷:當時在淮水南部沿岸和近海地方的夷族。求:討伐,一說拯救。③設:置立。(yu魚):繪飾鳥隼的旗子。④鋪:止,阻止。一說列陣。⑤湯(shang傷)湯:水勢浩大的樣子。洸(guang光)洸:威武的樣子。⑥經營:這里指平定叛亂。⑦庶:表幸望。⑧靡:沒。載:猶“乃”。⑨滸(hu虎):水邊。召虎:召伯,名虎,謚召穆公。⑩式:語助詞。辟:開辟。徹:治。(11)疚:病,這里指擾亂。棘:急。極:準則。(12)于:語助詞。疆、理:大小田界,這里用如動詞,整理大小田界。(13)旬:通“徇”,遍。宣:宣示,宣撫。(14)文武:指文王、武王。命:天命。翰:骨干。(15)予:我。似:繼承。(16)肇:創始。敏:速。戎:你。公:通“功”。用:猶“則”。錫:賜。爾:你。祉:福。(17)厘:賜。圭瓚:玉制酒勺。秬(ju巨)鬯(chang唱):用黑黍和郁金香草釀成的酒,用以祭祀。秬,黑黍。鬯,郁金香。卣(you友):有柄的青銅酒壺。(18)告:告祭。文人:指召伯有文德的祖先。(19)自:用。召祖:召虎的先祖。命:冊命的典禮。(20)稽首:古時一種叩拜禮。(21)對:對答。揚:頌揚。休:美。(22)召公考:即“召公簋”。(依郭沫若《青銅時代》說)簋(gui鬼):古代一種青銅器或陶器,可帶銘文。(23)明明:借為“勉勉”。令聞:善譽。已:止。矢:施。洽:協和。四國:四方之國。
【譯文】 長江漢水浩浩蕩蕩,眾多將士雄氣昂昂。不貪安逸不是閑游,討伐淮夷保衛家邦。已經出動了我們的兵車,鳥隼旗幟已在飄揚。不圖安逸不求舒適,興兵來把淮夷阻擋。長江漢水滔滔流淌,出征武士威武雄壯。經營四方平定叛亂,大功告成報于我王。四方叛亂已經掃平,周王天下幸得安定。時局平穩沒有戰亂,我王之心方得安寧。長江水邊漢水岸旁,我王天子命令召虎:你去開辟天下四方,你去治理王朝疆土。不要擾害不要急迫,遵奉王都作為楷模。劃定封界整理田地,直到南方海邊蠻夷。
我王命令召伯虎:外出巡視四方宣撫。當年文王武王受天命,召康公是王朝梁柱。你不要說“我還年輕”,要把康公的事業繼嗣。迅速行事建你的大功,以便賞賜給你福祿。賞賜給你酒勺玉柄,黑黍郁金香酒一樽。告祭你有文德的祖先,賞你山巒土地良田。在周接受冊命封地,按照康公受命典儀。召伯拜謝行禮叩頭,恭祝天子萬年長壽! 召伯拜謝行禮叩頭,答謝我王美意豐厚。制作那銘器召公簋,恭祝天子萬年長壽。勤勉不倦天子周王,美好名聲永久傳揚。施行他的文德政教,協和四方諸侯萬邦。
【集評】 清·方玉潤:“首二章敘平淮之功甚略,后二章述慶賞報塞之義極詳。反覆祝頌,鄭重賡揚,歌詠不已,則其歸重后層可知。”(《詩經原始》卷十五)
清·牛運震:“(一章)‘浮浮’‘滔滔’,水光兵氣合寫,有聲勢。兩斥淮夷,志專氣銳,卻寫得雍容節制。”“(二章)‘洸洸’亦貼水勢寫出雄武。‘經營’、‘告成’,此所謂有征無戰也。鋪敘平雅正不以暴張爭勝。”“(四章)‘無曰小子’云云,篤厚謙婉。敕命中脫略形跡語。”“(六章)柳子厚平淮碑后段胎息于此。”“前篇序績之文,渾雅周匝;后篇賚功之作,典懿愾摯。”(《詩志》卷七)
近·吳闿生:“詩以美武功為主,而無一字鋪張威烈。后半專敘王命及召公對揚之詞,雍容揄揚,令人意遠。筆意之高絕,非后世所能望見。舊評……又云:通篇極典則極古雅極生動。退之《平淮西碑》祖此,而詞意不及。”(《詩義會通》卷三)
【總案】 這首詩寫周宣王大臣召穆公虎征淮夷而立功受賞。正如前人指出的,這首詩把重點放在頌揚宣王中興的文治武功上。近現代有些學者認為這是召虎自銘功勛的銘文,這個說法大致是可信的。
上一篇:詩經《國風·召南·江有汜》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雅·小雅·鴻雁之什·沔水》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