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論語·揠苗助長》鑒賞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長矣! ”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孫丑》)
“簡為文章盡境。” (劉大櫆《論文偶記》) 文章要寫得簡約,但內容富贍,實非易事。劉熙載《藝概·文概》說: “孟子之文,至簡至易,如舟師執柁,中流自在。”孟子確實達到簡而有物,體氣充沛,其鋒不可當。這則寓言尤以簡練潔凈見長。
全文80字,前面41字用來敘述故事,可謂簡之又簡,作者卻能以簡馭繁,內涵豐富。其中有典型生動的人物形象,個性化的語言,從而組成了完整的故事情節。作者用“閔”字表現宋人離奇古怪的想法,準確而傳神。“芒芒然”三字把他疲憊不堪的狀貌,活靈活現地刻劃了出來。他回到家里說:“我今天累死了! 我幫助苗長高了! ”短短兩句話,句末都用一個“矣”字,便覺口吻畢肖,那自負、愚蠢的宋人呼之欲出。
讀完故事,對宋人的蠢舉,大概人人都會啞然失笑,但孟子緊接著咄咄逼人地給世人擊一猛掌: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文筆雄健,氣勢旺盛。使人在笑宋人之余,不由地悚然自警! 誠然,世人確如孟子針砭的那樣: 做事要么以為不會有什么益處而不去除草助苗,放棄努力,任情自流,要么企圖一蹴而就,違背自然規律,拔苗助長。寥寥數語高度概括出世人的通病。程頤說: “孟子盡雄辯。”(轉引自劉熙載《藝概·文概》) 寓言和議論密切地融合,讓人不知不覺地為他文約事豐的論辯折服,在幽默中受到深刻的教益和啟發,便是這則小品的特點所在。
上一篇:《明·馮夢龍·捷智部總敘》鑒賞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劉義慶·支公好鶴》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