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張孝祥·六州歌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長淮望斷①,關(guān)塞莽然平②。征塵暗,霜風(fēng)勁,悄邊
聲③。黯銷凝④! 追想當(dāng)年事⑤,殆天數(shù),非人力。洙
泗上⑥,弦歌地⑦,亦膻腥⑧。隔水氈鄉(xiāng)⑨,落日牛羊
下,區(qū)脫縱橫⑩??疵跸C(11),騎火一川明,笳鼓
悲鳴,遣人驚。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12),
竟何成! 時(shí)易失,心徒壯,歲將零(13)。渺神京(14)! 干
羽方懷遠(yuǎn)(15),靜烽燧(16),且休兵。冠蓋使(17),紛馳
騖(18),若為情(19)! 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
旌(20)。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21),有淚社傾。
【注釋】 ①長淮:指淮河。宋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與金訂立和約,以淮河為宋金兩國的分界線。②關(guān)塞莽然平:邊防一片荒涼,草木長得和關(guān)塞一般高。關(guān)塞,邊界上守衛(wèi)的地方。莽然,草木茂密的樣子。這是針對南宋撤廢兩淮守備而言的。③邊聲: 邊塞聲,包括風(fēng)聲、馬聲、鼓角聲等。④黯銷凝: 感傷地出神。黯,精神頹喪的樣子。⑤當(dāng)年事: 指1127年金兵侵占中原的事變。⑥洙泗: 山東省二水名,流經(jīng)曲阜縣 (春秋時(shí)魯國國都),孔子曾在此講學(xué)。⑦弦歌地: 指有禮樂文化的地方。弦歌,彈琴唱歌。⑧膻腥(shan xing): 本是羊肉腥味,此處借指金兵。⑨隔水氈鄉(xiāng): 淮水北邊盡是金人的地盤。金人住在氈帳里,故稱其地為氈鄉(xiāng)。⑩區(qū) (ou) 脫: 匈奴語稱邊境屯戍或守望的土堡為區(qū)脫。(11)名王宵獵: 金兵的主將夜出打獵。(12)空埃蠹 (du): 指武器白白地積滿塵埃,被蟲蛀蝕壞了。蠹,蛀蟲。(13)歲將零: 年將過盡。(14)神京: 指淪陷的北宋都城汴京。(15)干羽方懷遠(yuǎn): 用文德懷柔遠(yuǎn)人,指對金妥協(xié)。干,盾也,武舞所執(zhí)。羽,翟羽也,文舞所執(zhí)。(16)靜烽燧: 邊境上平靜無戰(zhàn)事。烽燧,即烽煙?!逗鬂h書·光武帝紀(jì)》:“修烽燧?!崩钯t注:“邊防備警急,作高土臺(tái),臺(tái)上作桔皋,桔皋頭有兜零 (籠),以薪草置其中,常低之,有寇即燃火舉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積薪,寇至即燔之,望其煙,曰燧。晝則燔燧,夜乃舉烽?!?17)冠蓋使: 指與金求和的使臣。冠蓋,官員的服裝和車馬,借指使者。(18)紛馳騖:許多人往來奔馳。騖,奔馳。(19)若為情: 何以為情,難為情。(20)翠葆霓旌: 指皇帝的儀仗。翠葆,即翠羽,用鳥羽為飾的車蓋。霓旌,即蜺旌,畫有云蜺的旌旗。(21)填膺: 塞滿胸懷。
【鑒賞】 宋孝宗隆興元年 (1163),以張浚都督江淮軍馬,張孝祥為都督府參贊軍事,并繼張浚兼領(lǐng)建康留守。這年宋軍北伐金人,在符離吃了敗仗,主和派得勢,和議復(fù)起。激于愛國熱忱,主戰(zhàn)派的張孝祥憤然寫下了這首詞。據(jù)說,在建康留守席上,張浚聞歌此詞,罷席而出,可見此詞感人之深。
上闋描寫中原地區(qū)的凄涼景象和金人的驕縱猖獗。起筆就寫長淮關(guān)塞的凄涼。本來,淮河兩岸是宋朝腹地,而今卻變?yōu)?“關(guān)塞”,成為宋金南北兵爭之戰(zhàn)地,原來肥美豐饒的地方,經(jīng)過戰(zhàn)亂之后,剩下的只是 “征塵暗,霜風(fēng)勁,悄邊聲?!边@怎能不叫人暗自神傷呢?“黯銷凝”三字正是對這種傷感的絕妙寫真!“追想當(dāng)年事,殆天數(shù),非人力?!彪y道這真是天意,是非人力所能挽回的嗎?“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倍嗝纯蓯u啊,有何面目去見孔老先生呢?他為后人開創(chuàng)的古代文化教育圣地,也被敵人玷污了,霸占了。現(xiàn)在,淮河北岸已全然成了金人的地盤。日里所見是金人的氈帳、放牧的牛羊和縱橫羅列的守望土屋;夜晚,“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斌展凝R鳴,火炬照耀如同白晝,金主馳馬射獵,好不驕橫,自在逍遙! “遣人驚?!边@景象,就是宋朝派去的議和使臣見了,也大為吃驚??梢姅橙说膰虖埖搅撕蔚鹊夭?
下闋感嘆自己報(bào)國的志愿不能實(shí)現(xiàn),對渴望宋師北伐的中原父老寄與深切的同情。作者有心收復(fù)失地,重整宋朝江山,卻一直沒有機(jī)會(huì),致使 “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到頭來仍然是一事無成,“心徒壯” 而已?!懊焐窬?”北宋的國都越來越渺茫了,看來要收復(fù)京都已不可能了。宋朝最高統(tǒng)治者害怕金人,只求茍安,“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議和派的使臣們忙碌得不亦樂乎,惟恐屈辱的和議條約訂不成功! 他們只知賣國求榮,哪里顧及人民的疾苦呢? “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淪陷區(qū)的北方人民,日夜遭受金人的蹂躪,他們天天渴望南宋朝廷能回來拯救他們,收復(fù)大宋江山。這種場面有誰見了不“忠憤氣填膺”淚如雨傾?作者的激憤之情,于此畢現(xiàn)。
這首詞多三字句,句短節(jié)促,音節(jié)頓挫,沉雄豪宕。陳廷焯因此大為稱贊,說它 “淋漓痛快,筆酣墨飽,讀之令人起舞”(《白雨齋詞話》)。這首詞還巧妙地運(yùn)用了多種情狀的對比。金人的囂張和驕橫對比南宋投降議和派的茍且偷生?!爸性z老”們的切盼宋軍北伐情態(tài)對比宋廷主和派的 “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作者的 “忠憤氣填膺”對比金人的驕橫和宋廷主和派的投降活動(dòng)。種種對比,既譴責(zé)了敵人,又抨擊了主和派的投降行徑,使詞意的表達(dá)更為鮮明有力。
文章作者:何文忠
上一篇:愛國詩詞《賀鑄·六州歌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朱琦·關(guān)將軍挽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