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xiāng)!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人。貞元進士。王叔文執(zhí)政,他與劉禹錫等積極參預革新政治,時任禮部員外郎。不久,王叔文革新集團被豪族地主集團擊敗,成員遭到貶殺,柳宗元被貶到永州為司馬,十年后遷任柳州刺史;卒于柳州,世稱“柳柳州”。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在政治上主張中央集權,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反對厚斂重賦,對人民的生活痛苦抱有深切的同情感。他的散文寫作自成一家,并且是古文運動的領袖人物之一。柳宗元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也有巨大成就。他的詩大都是抒寫他被貶謫生活的經(jīng)歷和感受的,所見所詠的不論是山川草木,時態(tài)民情,都寄寓有壯志未酬的憤懣不平,貶逐遠州的孤凄恨苦。柳詩語意深切,風格清峭,具有“發(fā)纖秾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的特點。
柳宗元參預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集團,在唐順宗李誦的永貞元年(805年),實行了許多有益于社會進步的措施,如罷宮市、免進奉、釋放宮廷教坊女樂、撤辦貪官污吏以及企圖奪回宦官的兵權等。然而這場改革只行一百四十多天就被守舊勢力所攻垮,作為參政者之一的柳宗元被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同案被貶為邊遠地區(qū)司馬的還有劉禹錫、韓曄、韓泰、陳諫、凌準、程異、韋執(zhí)誼等七人,時稱“八司馬”。被貶十年之后,即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劉禹錫、韓泰、韓曄、陳諫等被召回朝,又被貶到更為邊遠地區(qū)去當刺史。柳宗元被貶到柳州之初,登柳州城樓思念同時被貶遠州的四位朋友,矚目遠望,愁思茫茫,正值狂風暴雨襲來,眼前的鮮花香草飽受摧殘,使之不禁有人世切身經(jīng)受的聯(lián)想。這時身處邊荒遠地,歸路阻斷,向遠處展望,只見嶺樹重重,遮斷了視線;而如此蹉跎歲月,又怎能不使人愁腸九轉(zhuǎn),淚灑江頭!詩人這時特別想念自己那些同命相憐的朋友,他們與自己同被貶謫在遙遠荒僻的地帶,而且互相間還是音書阻隔,各處一方。詩人感到有海一樣深沉、天一樣廣大的憂愁怨恨,無法排遣, “悲歌可以當泣”,他只好把此情托付于詩作了。
這首詩的主要特點是把被貶謫遠州的憤怨之情,與對同時遭貶的朋友的懷念之情,深深地蘊含在眼中所見的景物的描繪之中,思想上有很強的政治性,藝術上有很大的含蓄性,手段上又有很明顯的象征性。詩不應該直說,而應該有形象思維的比興之法,在此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柳宗元參加“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到永州,后到柳州,他一直沒有屈服改志,他的這首詩中的悲愁抑郁之情,以及對于“驚風亂飐”、 “密雨斜侵”的厭惡和憎恨態(tài)度,就是他的政治上的傾向的表現(xiàn)。但柳宗元的政治傾向的表現(xiàn),在全詩中都是很含蓄的,他把自己如海天一樣深廣的愁思,滲透在八句詩的每一行中,所見、所感、所思,無一不是憂愁、驚亂、障礙、荒涼,詩的意蘊中傾向突出,但又是可以意會而無須言傳的,因為了解自己的讀此詩的四位患難與共的朋友,彼此間“心有靈犀一點通”,對詩中回腸蕩氣,是不難了解其究竟的。就是今天的讀者,了解了柳宗元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的處境,也是完全可以體會詩的意蘊所在的。詩中的物象,如驚風、密雨、嶺樹、江流、芙蓉、薜荔,都有明顯的地域特色,但象把“驚風”寫成是“亂飐芙蓉水”的兇狂之物,把“密雨”寫成是“斜侵薜荔墻”的可憎之物,正有詩人對于政治生活中的善惡美丑的象征寓意所在,而芙蓉的高潔美麗,薜荔的堅韌芳香,正是自己和自己的那些滯留一方的朋友的品格的象征。這些物象有實際景物的意義,但由于在比喻中富有特定的善惡美丑的強烈意義,它們?nèi)〉昧霜毩⒌男蜗笠饬x,所以也就變成了象征性的形象。
上一篇:柳宗元《別舍弟宗一》詩意|閱讀答案
下一篇:柳永《雨霖鈴》詩意|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