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周邦彥·宴清都》周邦彥
周邦彥
地僻無鐘鼓①。殘燈滅,夜長人倦難度②。寒吹斷梗,風(fēng)翻暗雪,灑窗填戶③。賓鴻漫說傳書,算過盡、千儔萬侶④。始信得、庾信愁多⑤,江淹恨極須賦⑥。凄涼病損文園,徽弦乍拂,音韻先苦⑦。淮山夜月,金城暮草⑧,夢魂飛去。秋霜半入清鏡⑨,嘆帶眼、都移舊處⑩。更久長、不見文君,歸時認(rèn)否。
注釋 ①“地僻”句:唐白居易《琵琶引》:“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鐘鼓,借指音樂。②“夜長”句:宋歐陽修《錦香囊》詞:“一寸相思無著處,甚夜長難度。”③“寒吹”三句:互文見義,大意是風(fēng)吹動雪花,夾雜著草木被風(fēng)吹折的枝莖,敲擊門窗,帶來陣陣寒意。暗雪:唐儲光羲《隴頭水送別》詩:“暗雪迷征路,寒云隱戍樓。”④“賓鴻”兩句:意為鴻雁過盡,沒有帶得書信來。賓鴻,語出《禮記·月令》“鴻雁來賓”。本句用鴻雁傳書的典故。千儔萬侶,指群飛的鴻雁。儔侶,伙伴,南朝劉義恭《艷歌行》:“悲鴻失良匹,俯仰戀儔侶。”⑤庾信愁多:庾信本為南朝梁元帝臣子,奉命出使西魏時,梁為西魏所滅。因北朝君臣一向傾慕南朝文學(xué),庾信又久負(fù)盛名,故而被強留北方,不得歸朝。他在北方所做辭賦格調(diào)凄愴。有《愁賦》一篇,今僅剩殘句:“攻許愁城終不破,蕩許愁城終不開。何物煮愁能得熟?何物燒愁能得然? 閉戶欲驅(qū)愁,愁終不肯去。深藏欲避愁,愁已知人處。”⑥“江淹”句:晉江淹著有《恨賦》一篇,言“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⑦“凄涼”三句:以漢朝司馬相如自比。文園:司馬相如曾任文園令,后世常以文園稱之。他過飲卓王孫時,曾以琴心挑逗卓文君,又曾因消渴病而免官,周詞化用其事,寫自己相思成疾,以琴音訴心中之苦。徽弦,代指琴弦。⑧“淮山”二句:淮山,指廬州(今合肥)一帶的山嶺,廬州宋時屬淮南西路,故名。金城,即金牛城,是合肥古城。周邦彥曾教授廬州,故而夢中出現(xiàn)此地景色。⑨秋霜:喻白發(fā)。唐李白《秋日煉藥院鑷白發(fā),贈元六兄林宗》:“秋顏入曉鏡,壯發(fā)凋危冠。”⑩“嘆帶眼”句:謂腰圍清減,腰帶孔需不斷調(diào)整,才能束緊。典故出自南朝沈約《與徐勉書》:“百日數(shù)旬,革帶常應(yīng)移孔。”帶眼,腰帶上的孔眼。
鑒賞 根據(jù)《周邦彥詞選》(中華書局2005年版)中對此詞的考證,本詞當(dāng)作于元祐八年(1093)詞人由廬州初到溧水任上的冬天。從詞中所用相如、文君的典故和對廬州景物的懷念看,他的妻子可能仍留在廬州,本詞為傾訴心中苦悶的寄內(nèi)詞。
首句“地僻無鐘鼓”交代了苦悶的一個原因。詞人抱怨沒有動聽的音樂,并不是說他耽于享樂,嫌此地不夠繁華熱鬧,而是要表達(dá)與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時那份相同的政治失意。據(jù)學(xué)者考證,周邦彥并無濟(jì)世大才,只是以文采稱譽當(dāng)時,出任廬州教授與溧水縣令,也是按照宋代官制進(jìn)行人員調(diào)動的常例,并不涉及貶謫問題。但是,熱衷功名的他一向自視甚高,這必然會產(chǎn)生理想與現(xiàn)實間的巨大矛盾。所以他的詞作,多反映世事不如人意的傷感和頹唐,所寫景物也大都被蒙上一層凄涼感傷的色調(diào)。
寒山風(fēng)雪圖 【明】 文徵明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首句交代了詞人生活在不如意的大環(huán)境中,為整首詞奠定了沉郁的基調(diào)。“殘燈”二句又把時間設(shè)置在一個漫長的黑夜。殘燈已滅,人已倦乏,本應(yīng)安入夢鄉(xiāng),而詞人卻是“愁多知夜長”(《古詩十九首》),其心緒之不平由此可見一斑。長夜無眠,他臥聽窗外風(fēng)雪交加,本已凄涼的心又增添了幾分惆悵。此處景物描寫,渲染了詞人所處境況的凄冷,景語亦是含情之語。
承上文的凄楚境況,詞人以“賓鴻”二句交代了他苦悶的第二個原因:妻子在異鄉(xiāng),至今杳無音信。他心中“愁”與“恨”的交織是他寫作此詞的直接原因。意不平則鳴,這也正是文人宣泄情感的常用方式。
下片第一句詞人以“凄涼”二字寫心,直接點出了境況之悲:頭白身瘦,憂思成疾,乃至想作樂都心中先苦,想佳人只能心托夢魂。以擔(dān)心自己再見妻子時她是否還認(rèn)識自己收束全詞,一片自傷自憐之意更是見于言外。
本詞以思念妻子為主線,會同政治之慨和身老之嘆,一并融入到對凄冷的冬日長夜的描寫中,寫景、敘事、抒情渾然無間,感情表達(dá)深厚且曲折有致。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本詞絕大部分語句均從前人典故和詞句中來。宋劉肅在《片玉集序》中評其“以旁搜遠(yuǎn)紹之才,寄情長短句,縝密典麗,流風(fēng)可仰。其征辭引類,推古夸今,或借字用意,言言皆有來歷,真足冠冕詞林”。對其評價甚高。當(dāng)然也有論者,如宋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就認(rèn)為周邦彥有用典不足的地方:“詞中用事使人姓名,需委曲得不用出最好,清真詞多要兩人名對使,亦不可學(xué)也。”并且舉了本詞中庾信和江淹的例子。總體來說,這首詞典故的運用穩(wěn)妥之中亦具有精工含蓄之美,實為美成所長。(張艷秋)
集評 俞陛云:“通首情與景融成一片,合為凄異之音。此調(diào)當(dāng)在渾灝流轉(zhuǎn)處著眼。結(jié)句涉想悠然,怨入秋煙深處矣。”(《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上一篇:《兩宋詞·辛棄疾·夜游宮》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謝克家·憶君王》翻譯|原文|賞析|評點